上廁所也要刷積分?政務APP豈能成形式主義的推手

上廁所也要刷積分?政務APP豈能成形式主義的推手

互聯網大潮下,政務APP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互聯網政務”在一些地方出現走樣跑偏,不僅沒有優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反而空耗行政資源,徒增基層負擔,淪為又一種形式主義。

從讓羣眾眼花繚亂,到讓基層幹部無所適從,政務APP形式主義之所以屢禁不止,就在於其光鮮的“外衣”。“政務上雲”“數字留痕”“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借技術風口提質增效,不僅能夠提升信息發佈、解讀回應、辦事服務的整體水平,也能夠起到密切聯繫羣眾、監督幹部工作、節約行政成本的作用。但許多地方滿足於“有了就好”“建了就完”“大幹快上”,APP運營慢半拍、跟不上、拖着走。有的地方政務App考核登錄率,要求每天上線“打卡”,搞得村幹部上廁所都在“刷積分”、填數據;有的政務App問題反饋功能形同虛設,上報的問題無人響應,理想中的“快速路”實際成了“斷頭路”;還有的技術能力跟不上,APP操作繁瑣、後台臃腫、界面卡頓,基層幹部好不容易完成了信息錄入,頻繁閃退又得重來……琳琅滿目的政務APP,表面上看着熱熱鬧鬧,實際上絕大多數卻是“為有而有,為辦而辦”。如此“半吊子信息化”“做樣子信息化”,自然讓基層幹部相當反感。

流於形式、困在指尖,一些政務APP不受待見,實質還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上頭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中央三令五申要給基層減負。但一些地方和部門錯誤思想和風氣卻根深蒂固,“幹得好不如曬得好”“不怕羣眾不滿意,就怕上級不注意”“關注即是流量,流量就是政績”等等思想裹脅之下,文山會海、台賬留痕等過去“看得見摸得着”的形式主義換了件“數字化”馬甲,化身點擊量、下載量、打卡量捲土重來。從這個角度來説,基層不堪重負、根子在機關,只重表現、追求形式,脱離實際、脱離羣眾是根源。

為基層幹部減負,電子化、數字化、智能化是必要手段,但實現責任層層分解、層層落實,一級帶着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才是目標,只有將各項創新舉措真正方便有效對接到基層幹部的現實需求上,才能釋放出技術紅利。根除“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關鍵是考評指揮棒要求實務實。隨着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共職能部門提供更多優質的政務APP是必然要求。是“數字政務”還是“數字形式”,是“智慧城市”還是“智能官僚”,羣眾一用就一清二楚。所以,對於政務APP的評價考核絕不能是唯數據的“互聯網思維”,而是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變“屏上幹”到“實地辦”,從“綁在手機上”到“忙在點子上”,多到田間地頭問一問幹部羣眾所使用的APP、小程序、公眾號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有沒有把黨和政府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以“實”字為評價標尺,引領電子政務的設計思路、建設方式、評價機制,才能壓縮各種虛頭巴腦“作秀”的空間,打破“基層減負年年喊,形式主義年年新”的循環。

羣眾辦事渠道有網上網下之別,為人民服務責任無線上線下之分。推開門、邁開腿,到基層中去了解“痛點”“癢點”“興奮點”,讓政務APP真正成為推動實際工作的有效輔助工具,才能點燃更多基層幹部辦事創業的激情,為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2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廁所也要刷積分?政務APP豈能成形式主義的推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