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注意啦,膽小不愛説話不合羣的孩子,正在孤獨地尋找突破口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開朗,愛笑,喜歡錶現自己;有的孩子沉穩,話雖不多,但是與人相處卻有退有進;而有的孩子膽小,不愛説話,獨來獨往。玲玲是個女孩,乖巧、懂事,對於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很強,但是她不愛説話,也不喜歡與小朋友來往,喜歡宅在家裏自娛自樂,幾乎沒有好朋友,媽媽有時慶幸玲玲的乖巧,又對她很擔心,擔心玲玲與人交往少,怕她出現什麼心理上的問題。
小竣是個男孩,四歲了不會跳繩、五歲了還不會拍球,七歲的時候還不敢自己睡覺,稍微有一點危險性的運動全都不敢做,平時遇到認識的人,看一眼也不打招呼不問好,説話聲音小的如蚊子。在他十歲的時候,學滑板嚇得直哭,無論爸爸媽媽怎麼説都不學了。小健馬上要小升初,他成績優秀,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可是他太沉默了,也不喜歡與同學交往,平時老師交給他的任務,他基本上沒有辦法完成,有些事他能推就推,實在推不了也完不成,最後基本上都要泡湯。
媽媽很擔心,省心不省心的、成績好醜的,若是隻看優點,似乎都很好。能自理的玲玲,成績好的小健、從不惹禍的小竣。然而,從其他方面來看卻令人擔憂,不與人交往的孩子、膽小的孩子、不會獨立處理事情的孩子,他們一旦離開父母的保護,一旦獨自面對生活,豈不是處處碰壁?答案是肯定的。孩子不想改變嗎?答案是否定的。當看着小朋友們在一起又唱又跳,玲玲的眼睛裏也會閃着期盼的光;當看到同齡人騎着自行車從自己身邊經過時,小竣恨不得在自行車上的那個人是他;看着每次幫老師做事情而得到獎勵的同學,小健總會低下自己的頭。
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陽光自信,沒有哪個孩子不期盼向陽生長。教育學家認為,孩子的原因就是家長的原因,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影射。父母對孩子從頭管到腳、為了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對孩子過於溺愛,保護過渡等等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膽小、孤獨、不合羣。孩子出生都是天使,父母能順應孩子天性,在孩子小的時候做好指引工作,發現孩子的性格偏向,並及時糾正,孩子很快就會融入集體生活,很快能與小朋友們友好相處,也能擔當父母或者老師的小助手。
幫助你的孩子走出孤獨。玲玲媽媽為了改變玲玲獨處的性格,先是主動敲開了對面鄰居的家門,鄰居家有一個比玲玲大一歲的孩子,幾次來往之後,玲玲有了人生中第一位朋友。暑假兩家人結伴旅遊,玲玲變得開朗了很多,在旅行途中,在鄰家姐姐的帶領下,居然願意主動與陌生的小朋友説話。這以後,通過鄰家姐姐,又認識了小區別的孩子,玲玲的生活在變變擴大,她自己大概沒有意識到,現在放學她已經有了結伴同行的夥伴了。
鼓勵孩子你一定能行。小竣的爸爸每個週末都帶着小竣去徒步或者去騎行,小竣還不會騎自行車呢,竣爸就讓兒子坐在後座帶着他飛速下坡,讓小竣伸開雙手享受風從指縫中穿過的感覺。當小竣第一次小心翼翼跨上車座踏上自行車腳蹬,他覺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來了,不過他知道爸爸一直在身邊,所以就不那麼害怕了,雖然也摔倒過幾次,可是發現摔倒也沒什麼關係,原來爬起來就可以了。小竣似乎一下子成長起來,他瘋狂地彌補着七歲以前全部不敢做的事情,因為運動,他的膽子變得大了,人也開朗大方了起來。
小健媽媽的擔心是正確的,不能處理生活中各種關係的孩子,等到初中,可能會寸步難行。媽媽開始示弱,請求孩子幫助做簡單的家務,媽媽也學着在人前表揚小健,要知道小健媽是個女強人,她以前一直覺得凡事自己就夠了,有教孩子做的時間,還不如自己直接做更快速。當家裏燈具出現問題時,小健的爸爸也請孩子幫忙拿工具幫忙拆燈具一起修理。當小健在學校順利地從老師辦公室取回了被老師批改的試卷,並一一分發給同學們時,小健覺得能做好這件事比他考第一名還要驕傲。
當孩子表現出來以上幾種現象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正經受着煎熬,他們需要一個方向,需要正確的引導、需要有人帶着從困境中突圍,他們有可能會覺得全世界都在拋棄他。這時候父母能及時改變自我的教育觀念,使用正確的方法,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父母對孩子關注,不能僅僅表現在衣食住行上,而應該用心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幫助孩子突破自我,成就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