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綠色辦奧”成為場館建設的鐵律

由 湯生 發佈於 綜合

  【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巡禮】

光明日報記者 王 東

位於北京市延慶區的海沱山,最高海拔超過2000米,北京冬奧會的高山滑雪、雪車雪橇等項目將在這裏舉辦。到今年年底,延慶賽區核心區的場館將全部完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將全面開始造雪、造冰工作,明年初將首次承辦系列國際性冬季體育賽事。

“延慶賽區是建設難度最大的一個賽區,在無水、無路、無電、無通信的山區,從2017年開工建設,僅用三年時間,就建起了國內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和第一座符合奧運標準的高山滑雪賽場。”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延慶場館建設處處長劉利鋒説。

雖然面臨海拔高、施工條件差等難題,但綠色、低碳、可持續,是冬奧場館建設鐵的標準。

小海陀山山腳下的張山營鎮,有一片佔地約300畝的保護林,林木長勢良好。這裏是正在建設的北京冬奧森林公園的一部分。記者來到這裏,見到許多樹上都掛着一張印有二維碼的標誌,拿出手機一掃,立即呈現出這棵樹的“前世今生”。這是延慶賽區實施樹木遷地保護的重要舉措。

在延慶賽區動第一鍬土前,首先做的就是動植物資源的本底調查和保護工作。建設單位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成立了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專職部門,該領域負責人梁德棟説:“在延慶冬奧村施工現場,雖然前期設計中已儘量避開樹木,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佈置塔吊時,還是發覺有傷害到周邊樹木的風險。為此,施工單位專門調整塔吊位置,增加塔吊臂長,增大塔吊型號,不惜為此多費了不少力氣。”

為了讓動物自由遷徙,延慶賽區在施工初期控制施工時長、時段和施工強度,並利用橋樑、涵洞等形式形成動物通道。在施工過程中,科研人員在賽區周邊設置人工鳥巢。“2019年春天,鳥巢已有過半的入住率。賽區設置的紅外相機,也監測到諸如狍子、斑羚等動物在賽區的生活軌跡。”梁德棟説。

在張家口賽區,雲頂滑雪公園是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項目的競賽場館,依託現有滑雪場而建。據密苑(張家口)旅遊勝地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束文介紹,他們在施工時充分考慮土石方挖填平衡,賽道和場館區域挖方約37萬立方米、填方約35萬立方米,多出的石方轉而用於臨建道路鋪設、護坡、擋牆、排水等的建設。

按照“海綿賽區”的理念,延慶和張家口賽區的地表水、雨水、人工造雪的融雪水等,經過“入滲、滯留、蓄積、淨化、利用、疏排”的整體化設計之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賽區雪道和道路邊坡、冬奧村和停車場等裸露地面,採用土石和喬灌草植被進行生態修復,如一塊巨大的“吸水”海綿,儘量保證雨水入滲。賽區的生活用水在經過處理之後,也用於衝廁、灌溉等。專家指出,在冬奧籌辦中的先進可持續性理念和技術,經過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將形成智慧賽區新標準,都可以服務於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

在“建造綠色場館”方面,所有新建場館均採用高標準的綠色設計和施工工藝,在節能、低碳能源、廢棄物與廢水處理等方面成為示範。據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可持續發展處處長劉新平介紹,所有場館都要通過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新建室內場館(包括冰上場館和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的3個冬奧村)執行國家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新建雪上場館通過《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標準》,既有改造場館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在場館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我們專門制定出台的《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標準》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是一個創新。”劉新平説,“因為目前對於雪上露天場地國際上沒有要求,我們跟國際奧委會相關專家反覆探討後,聯合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地聯合出台了這項標準。這是我們的‘地標’,也將為其他地區、其他國家的環境標準提供一個參考和借鑑。”

記者還了解到,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就“擁有一塊非常綠色的冰面”,因為這裏將率先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製冷方式製冰,這是奧運史和世界上的首創,碳排放趨近於零,相當於減少近3900輛汽車的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或種植超過120萬棵樹實現的碳減排量。同時這也是最先進的製冰技術,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

此外,通過場館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統,還能夠把製冷產生的廢熱用於除濕、冰面維護、場館生活熱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僅製冷部分就能節省200多萬度電。

除了冰面,冰絲帶還有許多地方體現綠色、環保、可持續。選址採用了2008年奧運會曲棍球、射箭臨時場館用地,不僅充分保留基地東側原有8000平方米綠地樹林,與奧森公園融為一體,還妥善保護了周邊的文物古蹟。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