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又一年三八婦女節來臨,社會關於“她力量”的討論達到高潮。從中國首位女航天員王亞平問鼎蒼穹,到“燃燈校長”張桂梅幫助1800多名深山女孩圓夢大學,到中國女足亞洲盃奪冠,再到冬奧會上谷愛凌奪金創造歷史……中國女性正在各行各業裏閃閃發光。
根據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佈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女性人口68949萬人,佔48.8%。佔據社會半邊天的女性,不僅承擔了更多的家庭、社會責任,也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利益和社會價值。
與此同時,隨着女性角色的多元化,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女性在社會賦予自己的不同角色中輪流切換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成為當代職場女性所面臨的困擾。
職場女精英比例上升現代女性對於職場的看重程度比以往高出很多。而在中國商界也誕生了許多女強人。在近日發佈的2022年中國傑出商界女性榜單中,格力總裁董明珠、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吳亞軍、哇哈哈集團總經理宗馥莉、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鹿角均榜上有名。其中,董明珠絕對算得上是獨立女性的代表人物:曾兩次問鼎福布斯“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也曾是《財富》雜誌評選出的中國最具影響力女性。
從統計數據來看,100位傑出商業女性的平均年齡51歲,60%擁有碩士及以上(包括MBA)學歷,25%擁有海外求學經歷,所管理企業的總市值超過11萬億元。説明隨着“她力量”的崛起,女性在商業戰場上的分量越來越重。
與此同時,參與公司治理的女董事比例越來越高。據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從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內,中國有女性董事的上市公司數量持續上升,在最近6年內女性董事比例出現連續增長,其中2021年增幅最大,達到歷史新高。10年內,有女性董事的公司由1079家增長至3150家,佔比由46.35%增長至76.20%;董事長為女性的公司由76家增長至241家,佔比由3.26%增長至5.83%;董事會女性董事人數由平均0.63人/家增長至1.39人/家,比例由6.06%增長至16.57%。
來源:《2021年中國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專題報告》
海德思哲上海辦事處負責人張曄在接受鈦媒體App採訪時表示,女性高管比例的上升,一方面得益於社會認知的進步,讓多元化與包容性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女性獲得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女性領導力能夠實實在在地為企業帶來直接效益。
此外,南開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對樣本數據調查後得出一個結論:女性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其公司治理指數越高、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越低。
“人們通常將目光聚焦在女性高管具備更強的同理心、親和力等性別特質,認為這有利於加強團隊凝聚力,促進良好的企業文化建設。”在張曄看來,女性高管對於細節的敏鋭把握,以及對於風險的審慎態度,很大程度上都能幫助企業提高戰略與決策能力。
“她力量”助推這些產業發展職場女性的消費能力有目共睹,“能賺會花”成為她們深刻的標籤。這也在無形中助推了“她經濟”的崛起。
數據顯示,我國有5.3億年齡在20-60歲的女性消費者,消費市場達10萬億元,在一些重要的女性消費市場,例如購物、健康、娛樂、運動等領域,消費市場可達到百億甚至千億級別。此外,女性還掌握着家庭消費的話語權,97%的家庭購買權都掌握在女性手中。可以説,“她經濟”成為眾多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在女性主導的化妝品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化妝品月均消費500-1000元的女性消費者最多,佔比為33.6%,男性佔比為25.6%;有機構預測,中國2021年化妝品行業市場容量將達到6011億元,到2023年將突破7000億元大關。
來源:艾媒諮詢
除了購買化妝品,醫美項目已經成為很多愛美女性的首選。數據顯示,非手術類醫美市場快速發展,用户佔比持續提高,已從2019年的72.6%升至2021年的83.1%,在2022年春節之前,而這個數字上升到了87.32%。
常言道:每個女孩的衣櫃裏總缺少一件衣服。這句話足以見得女裝市場的空間有多大。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預計2020年中高端女裝市場零售額將達1787億元,增速7.3%。由於女性對高端女裝的時尚性、潮流性有較高要求,導致行業呈現產品更新快、競爭激烈,市場格局分散、集中度低的特點。根據廣發證券的整理,2018年高端女裝零售額佔到女裝市場的22.6%,預計到2023年將提升至23.4%。
相比男性,女性消費者還更加重視品質。尤其是女性對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催生出大量的細分消費市場。元氣森林發佈的氣泡水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女性消費者購買氣泡水的比例高達七成,體現出女性在選擇飲品時對於健康理念更加重視。
同工不同酬?職場女性面臨這些尷尬女性的覺醒,離不開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張桂梅女士曾經説過,一個受過教育的女性,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命運。
事實上,我國高學歷女性數量已經反超男性。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顯示,我國20-34歲人口中,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共有5894萬人,其中女性有3106萬人,佔52.7%;男性有2788萬人,佔47.3%。
遺憾的是,儘管女性在受教育水平、個人能力、社會貢獻度等方面已經趕超男性,但男女收入仍然存在差距。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全球約有24億工作年齡婦女沒有得到平等的經濟機會。95個國家不能保證男女同工同酬。世界銀行副行長馮慧蘭表示:“雖然已經取得了進步,但全球的男女預期終身收入相差172萬億美元,接近世界年GDP總量的兩倍。”
根據智聯招聘發佈的《2022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職場女性平均月薪8545元,低於男性的9776元,相差12%;職場女性薪資漲幅為5%,略高於職場男性4.8%的薪資漲幅。
不可否認,母親是一份神聖而又光榮的職業。但是對於職場女性而言,生育卻成為一項“擺脱不掉的負擔”。數據顯示,61.2%的女性在求職中被問到婚育問題,遠高於男性的32.3%;38.3%的女性表示婚育影響職場前景,遠高於男性的17.9%;此外,11.9%的女性表示曾因性別歧視導致升職加薪不順,高於男性的10.3%。而另一項來自婦女地位調查的數據則顯示,中國女性參與家務勞動的時間是男性的2倍,但女性在休息日平均休閒時間卻比男性少近1小時。
想要在公共領域實現男女平等,或許應該把“男女同工同酬”的概念延伸到家庭中來。鈦媒體App發現,今年兩會期間,很多代表委員紛紛對強化男性育兒責任、解決女性就業困難等問題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温州大學研究員蔣勝男表示,育兒是夫妻雙方的責任,女性產假延長或加劇女性就業歧視,她建議將男性的帶薪陪產假增加到30-42天。
全國政協委員馮丹龍將提交一份提案,建議強制男女同休產假和生育獎勵假。馮丹龍強調,特別是要支持女性職育平衡,保障工作權是提升女性生育意願的關鍵。
全國政協委員韋震玲建議,建立家庭全職服務成員職業權利保障制度,維護家庭全職服務成員的合法權益。簡單來説,就是讓全職太太、全職先生成合法職業,享受個税減免、工齡累計、社保等待遇。
董明珠曾在一次採訪中直言:女性角色無須固化,不可一概而論。或許只有賦予女性更多的自由與包容,才能讓女性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孫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