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都已經新時代了,“父母不能家暴孩子”相信已經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拿棍子追着孩子打的父母,應該是非常少見了。然而不打孩子就説明沒有“暴力”了嗎?當然不是,有一類被稱為“新型家庭暴力”的行為,正在許多家庭上演,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甚至比打罵還要更嚴重,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卻沒意識到或者主動忽略了。
表哥有個9歲的兒子,正上小學三年級,成績在班裏排在中游。對此表哥表嫂都很不滿意 ,因為二人都是985畢業的,可以説自小就是學霸。然而如今他們唯一的兒子,卻沒有繼承他們兩人優秀的基因,只能排到班級中游,這實在是讓兩位學霸父母丟盡了臉。
為了讓孩子的成績好上去,夫婦倆想了各種辦法,光補習班就報了一大堆,結果錢花了不少,效果卻沒有提升。眼見各種法子都不好使,夫婦倆的心態也崩了,表哥認為乾脆就這樣得了,以後也不去管了,兒子考多少就是多少。但表嫂卻不服輸,她認為“正”的方法不行,那就“反”着來,於是經常在兒子耳邊説“XX考了多少分,你怎麼才考這麼點”之類的話。
表嫂原意是希望用這類刺激的言語促進孩子更加努力,結果一段時間下來,卻發現事與願違,兒子不但沒有更努力地學習,成績反而下滑了七八名,而且對媽媽的態度也明顯不善了。
表嫂後來對兒子採用的手段,相信很多家長都非常熟悉吧,這正是當下家長們所慣用的。在家長們看來,這樣的話能刺激孩子,讓他有危機感,從而使其更努力。然而這真的有用嗎?表哥的兒子已經給出答案了。
事實上,這種方法非但無用,而且還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比打罵更嚴重,因為它就屬於開頭提到的“新型家庭暴力”。當然了,新型家庭暴力也不止這一種,而是有更多。
哪些行為被稱為“新型家庭暴力”?
1. 在孩子面前攀比
近些年,“別人家的孩子”在網上被人頻頻吐槽,這正是80、90後們從小聽慣了的。那一代父母,就是非常喜歡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比自家孩子的缺點,以試圖對孩子形成激勵。實際上,這對於孩子來説就是一種暴力,而且是心理上的暴力。
2. 貶低孩子
還有一種常見的“暴力”行為,叫做貶低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看你有什麼用”這些話是否很耳熟?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被父母這麼説過吧,事實上,這也屬於新型家庭暴力的一種。
3. 故意不幫助孩子
還有一種行為也屬於新型家庭暴力,而且在新時代的父母中非常常見,那就是故意不幫助甚至忽視孩子。受教育水平更高的80、90後們,比起他們的父輩,更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一些走極端的,就會故意考驗孩子。當孩子向他們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故意拒絕或者無視,殊不知,這種行為給孩子心理帶來的傷害,也無異於一場暴力。
新型家庭暴力主要作用於孩子的心理層面,同“冷暴力”有些類似,但由於父母子女關係的特殊性,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卻是非常巨大的,甚至遠比尋常的打罵更嚴重。要想避免孩子承受這些傷害,就需要父母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並採取科學育兒的手段來管教孩子。
家長如何教導孩子
1. 不要拿別人的孩子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孩子也是如此。可能某家的孩子讓你覺得在某一方面很優秀,但相應的,他肯定也有不足的地方。所以用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當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是非常不適合的,只有把目標根植於孩子的現實水平,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孩子會很容易取得進步,內心也會充滿希望。
2. 批評孩子時不忘鼓勵
孩子有錯,或者有不足,家長當然可以批評,但也請家長別忘了,在批評的同時,也要加上一些鼓勵,這樣才能讓孩子重拾自信,否則父母一味批評,很可能讓孩子變得自暴自棄。
3. 幫助和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當孩子向你尋求幫助時,不宜冷眼拒絕,更不能趁機貶低他無能。如果你覺得這件事孩子應該會做,那就給予適當的引導,從而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方案。如果這件事對孩子確實太難,就應該主動提供幫助,把主要問題解決掉,剩下一些難度低的,再去交給孩子。這樣既能促進親子關係,又能讓孩子更輕鬆地獲得成就感。
如果父母總能按照上面所説的去做,那麼不用懷疑,孩子的童年一定會過得很快樂,他的未來人生,也一定比同齡人更加平順。反之,如果父母不這樣做,孩子的童年可能就會傷痕累累了。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孩子有沒有使用過“新型家庭暴力”呢?平時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育兒技巧,讓大家在育兒道路上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