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關於烏克蘭方面對“俄軍轟炸馬裏烏波爾婦產醫院”的指控,俄羅斯國防部10日對此否認,表示當天馬裏烏波爾方向的俄軍戰機均沒有執行任何對地打擊任務,稱該事件是一場烏克蘭自導自演的“精心策劃的挑釁”。
同一天,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的官方社交賬號發佈相關澄清聲明,並指烏方在該事件中炒作的一名“遭襲孕婦”,實則為一名烏克蘭網紅扮演。不過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社交媒體臉書、推特隨後對這些帖文均做刪除處理,稱大使館賬號違反平台所謂“禁止否認暴力事件”的規定。
左圖為烏方提到的“遇襲孕婦”,右圖為俄方指證的烏克蘭網紅
當地時間9日,烏克蘭方面稱,俄軍當天發射導彈襲擊了馬裏烏波爾的一家婦產醫院,造成至少17人受傷,包括一名兒童在內的3人喪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將該事件稱為“暴行”,是“正在發生針對烏克蘭人的種族滅絕的證據”,並表示目前有母親、孩子和醫護人員被埋在廢墟之下。
他在週三晚些時候的電視講話中説:“俄羅斯聯邦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它害怕醫院,害怕婦產科醫院,所以要摧毀它們?”藉此,澤連斯基再次呼籲西方國家加強對俄製裁,逼迫俄方“坐到談判桌前”。
當天,美國社交媒體推特就滿是“馬裏烏波爾婦產科醫院”的相關tag(標籤),眾多西方媒體和烏方口徑一致,清一色譴責俄羅斯對馬裏烏波爾婦產科醫院的導彈空襲是“暴行”。
各大西方媒體相繼報道“馬裏烏波爾婦產醫院空襲”
不過,俄羅斯網站“與假消息作戰”9日發文稱澤連斯基發佈“假新聞”,文中澄清從俄羅斯開始“特別軍事行動”以來,這家婦產醫院就已經不處於營運狀態,而是被烏克蘭新納粹組織“亞速營”的武裝分子佔為據點。早在2月底,多名身着制服者來到醫院驅趕工作人員,並在醫院大樓內設置射擊點。此外根據相關專家分析,認為社交媒體上展示的所謂“轟炸彈坑”尺寸與附近建築物受損情況不符。
10日,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出於對俄烏雙方同意的“靜默狀態”的尊重,當天馬裏烏波爾方向的俄軍戰機沒有執行任何對地打擊任務,執行每日白天的“靜默模式”,烏克蘭方面的指控是一場自導自演的“精心策劃的挑釁”。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記者發佈會上被美國ABC電視台記者再次問及該事件時表示,“這是我今天第三次被問及馬裏烏波爾婦產醫院的事情了,這意味着你沒有聽我講述這個事情的具體經過,這件事今天被你們西方媒體弄成了頭條新聞。馬裏烏波爾婦產醫院已經由‘亞速營’以及其他激進分子所佔領。他們趕走在那裏的母親、孕婦、護士和普通工作人員,這是極端激進分子‘亞速營’的基地。”
拉夫羅夫指出,婦產醫院的事實已經被嚴重扭曲,眾多西方媒體都報道了該事件,並且用很情緒化的方式來報道。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此事在推特發文譴責稱“這是針對平民的暴力”後,俄羅斯常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安斯基轉發該推文,並寫道:“假新聞就是這樣誕生的。”
他分享了一份俄羅斯代表此前在聯合國的發言,強調早在3月7日,俄方就已發出“激進分子佔據這家婦產醫院”的警告。
“烏武裝份子驅逐了該醫院的工作人員,並設立了一個射擊點。他們還毀了一所幼兒園。”
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也在其官方社交媒體賬號上發佈相關澄清聲明,表示“馬裏烏波爾婦產醫院早已被(烏克蘭)軍隊接管”,並給一些據稱是現場遇襲民眾的照片打上紅色大寫的“FAKE”(假的)字樣。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帖文都沒有“存活”多久,全部“慘遭”平台刪除處理。
英國文化大臣轉發大使館推文並稱其是“假新聞”,被轉發推文顯示“違反平台規則”
互聯網檔案網站“Wayback Machine”恢復的推文內容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社交平台推特和臉書10日表示,已刪除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發佈的有關“馬裏烏波爾婦產醫院被炸”事件的聲明帖文,刪帖理由是大使館賬號違反了平台所謂“禁止否認暴力事件”的規定。
推特公司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我們對上面提到的推文采取了執法行動,因為它們違反了推特平台的規則,特別是與禁止否認暴力事件有關的仇恨行為和虐待行為的我們的規則。”
雖然遭到了刪帖處理,但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賬號並未就此罷休。他在回覆網民時又提到,從所謂的事件現場照片中發現,一名“遭襲孕婦”實則是一名懷孕的烏克蘭網紅扮演的。
大使館指出,照片中的是擁有數萬粉絲的烏克蘭美妝博主Marianna Podgurskaya,她扮演了一個在醫院裏遇到襲擊的孕婦,臉上的血跡只是“逼真的化妝”,照片的拍攝者是著名的宣傳攝影師Evgeniy Malolekta,他為美聯社等西方媒體工作。
“她的確是個孕婦,妝容逼真,還在經營着自己的美妝博客。但她不可能在婦產醫院裏,因為這家醫院早就被‘亞速營’佔領了,沒有工作人員。”
俄新社10日報道稱,拍攝該照片的作者,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進行積極的反俄宣傳。
文中指出,往往“受害者”照片出現在網絡上的時間大大晚於事件發生的時間,這些行為都是反俄行動的一部分,“按常理來説,如果真的有婦女在分娩,最先到達現場的救援人員和目擊者會立即用手機拍下緊急情況的現場照片,而不是等待著名的媒體攝影師。”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