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的真正含義,家長真的知道嗎?別讓“作秀式窮養”毀掉孩子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普遍提升了,給孩子提供的各種物質以及教育資源也都更好了。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即便是家裏沒有那麼多錢,大多數父母也會想盡辦法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
但是有些家庭卻不是如此,即便他們本身的家庭條件非常優渥,但為了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競爭意識,讓他不要養成驕奢的性格,就會故意裝作沒有錢的樣子,讓孩子“吃苦”。
對此,母親的解釋是一樣他將來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好的生活,也希望他能夠學會將錢都花在刀刃上。
節目播出後,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有人誇讚這位母親高明的教育方式,卻也有不少人抨擊她不應該故意欺騙孩子。
關於窮養還是富養的話題,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界爭議的話題。有些父母提倡應該給孩子最好的,這樣才能培養他的審美觀,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説,長大才不會被小恩小惠所迷惑。
但堅持窮養的父母所持的觀點卻同他們完全不同。他們認為,孩子就應該從小學會吃苦,不應該讓他享受太優渥的生活,因為這樣會讓他們不思進取,變成只會大手大腳花錢的紈絝。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完全就是錯誤的。因為他們沒有理解到窮養的真正含義。這種刻意縮減用度的做法,根本不是真正的窮養,叫做“作秀”。
而且這種“作秀式的窮養”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經濟上巨大的差距會讓孩子產生心理落差,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比方説他總是穿着舊衣服,在考到其他同學的新衣服時,他就會不可抑制地產生自卑心理。
縱使他再懂事,再理解家裏的“不易”,也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心。這就會導致他的性格慢慢變得內斂,不願意同他人交際,亦或者養成討好型人格。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童年時代所經歷的創傷絕對會給一輩子的生活都留下陰影。
他們在童年缺了,等到長大之後自己有了能力,出於彌補心理,就會瘋狂地爭取缺失的那樣東西。
比方説小時候父母不允許他吃零食,那麼當他長大後,脱離家裏再也沒有人管他的時候,他就會瘋狂吃零食來彌補自己小時候的遺憾。
有很多為了錢而犯了道德上的錯誤,甚至是犯罪的人,幾乎都在小時候過的是非常貧窮的日子。因為太苦了,所以不想再回到從前的日子。所以一有機會,他們就會不顧一切抓住。
無論是“作秀式的窮養”,還是“溺愛式的富養”,實際上都沒有搞清楚這些教育方式的真正初衷是什麼。
它們都是為了讓還以為養成正確的金錢觀,而不是單純地在生活條件上刻意打壓或者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