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圖為中國港灣參與建設的沙特阿拉伯紅海旅遊項目烏瑪哈特島工程。
費薩爾·阿亞茲攝
在陽光的照射下,紅海的海水顯得格外清澈。環境工程師諾拉里·汗拿出一個打氣筒模樣的儀器放入水中,儀器另一頭連着筆記本電腦。顯示屏上立刻出現一串數據。“濁度、酸鹼度、含氧量正常!”諾拉里説。作為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港灣”)沙特阿拉伯紅海旅遊項目的工作人員,諾拉里每天要到相關海域檢測3次水質,確保施工不對當地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沙特“2030願景”,沙特將大力發展文娛旅遊業,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其中紅海旅遊項目佔地2.8萬平方公里,覆蓋200多公里的海岸線、90座島嶼。這些島嶼中的22座將被開發,建成豪華旅遊地,其餘的島嶼作為自然保護區。負責項目開發的紅海全球公司表示,紅海旅遊項目將是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旅遊項目之一,也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旅遊項目之一。預計到2030年完工時,將建起50個酒店、1000多座住宅和1個國際機場。
中國港灣在紅海旅遊項目中有多箇中標項目,包括相關島嶼的疏浚回填、海灘砂鋪設等。中國港灣中東區域管理中心總經理助理陳向陽介紹,紅海旅遊項目所涉及海域是世界上第四大珊瑚礁羣,為數以萬計的相關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提供棲息地,對於維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為此,中方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特別注重保護環境,如在珊瑚礁羣附近設置緩衝保護區,涉海疏浚回填作業嚴格執行“先移植,後防護,再作業”的程序。
在謝巴拉島上工作的中國港灣技術人員林立偉講述了前段時間自己的經歷。他在島上巡查時,發現樁基基坑裏有幾隻小小的黑色海龜。經第三方環保單位生物學家確認,發現它們正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的玳瑁。項目部立即組織人員採取應急措施,將玳瑁幼體轉移至無人干擾的自然海域。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玳瑁,項目部隨後制訂了新孵化玳瑁報告及施救指南,並相應調整了施工計劃。
紅海全球公司項目執行總監雷蒙德·賴斯説,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既是項目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也是各方的責任和義務,“中企執行環保高標準的做法值得肯定”。
從紅海港口乘坐快艇40分鐘,記者登上了烏瑪哈特島。這裏將是紅海旅遊項目中最早投入運營的島嶼之一。負責項目具體施工的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沙特區域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暉説:“現在的項目現場,是臨時堆土形成的。將來要全部挖掉。”先填土修路,再把路刨掉,這個操作是什麼意圖呢?陳暉介紹,酒店樁基建設最初設計是進行水上施工,但周邊水域較淺,船隻無法進入。通過嚴格論證,中企提出將水上施工變成陸上施工的方案,大大加快了項目進度,同時也有利於其他建設團隊的進場。
陳暉表示,沙特方面對紅海旅遊項目高度重視,中企也為更好建設項目多次提出優化方案。“正是因為我們同業主始終保持密切溝通,彼此信任,我們的項目羣也在不斷壯大。”
記者在現場採訪時,恰逢紅海全球公司首席交付官伊安·威廉姆森正在檢查項目建設進度。他高興地對中方項目團隊表示:“你們的項目推進有力。讓我們繼續努力,把項目建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