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城市更新|保留城市記憶、喚醒西部老城!市南推動老城煥發新活力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綜合

記者 高雅潔

在銀魚巷,逛街區、喝咖啡,感受“老城潮街”新形象;走進“老字號”中國電影院,看“青島的往事回放”;進入中山路城市記憶館,沉浸式體驗老城百年發展歷程……今年以來,市南區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實施“西提東優”戰略,對西部城區提升功能、提升空間、提升活力,以喚醒西部老城區記憶,提升城市品質。

銀魚巷:打造“老城潮街”新形象

市南區堅持傳承歷史文脈,重塑產業與空間關係,重聚歷史城區人氣,用好歷史文化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等,優化城區形態、生態、業態、神態、活態、文態,推進歷史城區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讓歷史城區成為建築可閲讀、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記憶的“文化客廳”。

在老城更新過程中,市南區以輕商業、重休閒的“公園化”重新定義了位於西部老城區的銀魚巷的城市功能,樹立了“老城潮街”的品牌形象。9月29日,記者走進銀魚巷發現,巷道兩邊是各式各樣的商鋪,巷子路面兩側還保留着青島特有的車輪石,百年曆史的印記和青春時尚的氣息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銀魚巷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獨具特色的城市新地標。市民遊客在這裏能夠體驗到休閒與輕鬆,創意的設計與有趣的街區,品到北上廣深的咖啡,這條老巷子也實現了有創意的主理人、有眼光的設計師和有品位的消費者的聚集,不斷煥發新活力。

據瞭解,市南區堅持嚴謹審慎、注重保護的理念,確定了“更少干預+功能提升”的保護性修繕原則,從銀魚巷到濰縣路19號,都在儘可能保留老城歷史文化元素的同時提升建築品質,使其具備面向未來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同時,通過做好對建築立面本身的保護從而留下文化符號,讓100多年前的歲月感撲面而來。同時,通過更新設施,讓更舒適、更節能的老建築在獲得第二次生命,更好完善了城市功能,滿足市民需求。

中國電影院:“不服老”的老字號

在青島曾流行一句順口溜:“頭戴盛錫福,腳踏新盛泰,身穿謙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戲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飯春和樓,看病宏仁堂。”這説的正是中山路上的老字號。

面對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中山路上的老字號有些已經陷入困頓,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也有中國電影院、亨得利、春和樓等一批老字號“不服老”,積極搶抓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重大機遇,上演了一出老字號與中山路一同華麗轉身的好戲。

隨着首屆“上街裏啤酒節”盛大開幕,中國電影院以全新面貌與中山路一同迴歸人們視野。改造後的中國電影院不僅全面翻新外立面,影院內部也進行了改造,不僅增添了全新的夜間亮化設置,9月29日,記者在中國電影院裏看到,電影院一樓、二樓還增設了影視文化展區,展示了包括中國電影院的前身背景、歷代變遷樣貌,還有中國影史以及在青島取景拍攝製作的影片。現在的中國電影院已經華麗轉身成為了一個同時兼具現代化影院功能的電影主題博物館,在這裏“青島的往事不僅可以回味,也可以回放”。

市南區正着力構建青島往事文化品牌,激活文化的價值基因,構建島城文化自信,形成廣泛的品牌社會效益、長效的產業經濟效益。

中山路城市記憶館:利用XR技術“穿越時光”

經過一年多的保護修繕,曾經對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的青島商會舊址——中山路72號、74號變身“中山路城市記憶館”,於9月29日開館運營。在這座重生的建築內,市民遊客不僅能從老物件、老票據、老照片中認知青島歷史,更可以通過多處精心設計的XR(Extended Reality,擴展現實)互動板塊,沉浸式體驗老城百年發展歷程。

記憶館以中山路歷史文化的發展與形成為展陳主線,沿時代順序分為老街尋蹤、紅色印跡、商業母脈、文化繁興、經典建築、時尚風情六個部分。通過對近年來陸續發現的老照片和其他歷史文獻資源的梳理組合,利用多層次的圖文展示,配合實物以及AR、VR等多媒體手法,講述青島自1891年建置開始直至2022年的城市發展歷程。

展館最為亮眼的部分,是利用XR技術設置了多處沉浸式體驗板塊,展現青島建置以來,中山路及其周邊老城區的肇始、發展以及市民生活、風俗習慣的演變。利用上、下、前、左、右五面屏幕打造的《百年中山路》沉浸式影院,更帶給觀眾極強的沉浸感和場景感。此外,該展館還打造了一輛“光影巴士”,“乘”巴士便能感受到中山路不同年代的商業發展歷史。

中山路城市記憶館建築外立面也利用老照片投影技術進行“包裝”,當夜幕降臨時,建築可整體展示出城市記憶的炫美光影。

市南區將堅持以人為本,注入美學文化和時尚元素,以突出市南區精緻、活力、時尚、幸福、高效的城市特質。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