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北非“等不及”烏糧食到貨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王冬】滿載着小麥等糧食的船隻8月1日離開烏克蘭敖德薩港前往黎巴嫩。據黎巴嫩《使者報》報道,這標誌着自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7月22日在伊斯坦布爾簽署糧食通行協議達成後,第一艘糧食出口貨船啓航。然而,作為烏克蘭糧食最主要的買家之一,中東北非糧食市場短期內仍不能得到滿足。

中東北非“等不及”烏糧食到貨

路透社報道稱,由於俄烏衝突持續影響海路糧運,很多中東北非國家不得不重新調整和佈局其糧食進口版圖,一些國家甚至還取消了從烏克蘭訂購的糧食合同。

報道稱,埃及一直與印度等國進行購糧談判,欲使印度取代烏克蘭成為其糧食進口的關鍵來源。當地媒體報道稱,今年6-7月,埃及通過招標和直接採購的方式,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法國等購買超過100萬噸小麥,以增加其戰略儲備。埃及官員透露,這些小麥足夠滿足埃及至少7個月的糧食需求。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目前糧庫充裕的埃及取消了此前在烏克蘭訂購的4批總計約24萬噸的小麥購買合同。路透社報道稱,負責糧食採購的埃及供應商品總局去年12月以每噸346至360美元的價格,從烏克蘭購買了五批總計30萬噸的小麥。根據合同,這些小麥原定於今年2月和3月交付,但由於俄烏衝突而從未發貨,其中四批正等待裝載,另一批滯留在烏克蘭切爾諾莫斯克港口。現在埃及索性取消訂單,令烏克蘭的糧食出口陷入被動之中。

埃及是中東和北非國家的一個縮影,突尼斯、黎巴嫩、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其糧食的一半以上要依賴進口。進口來源國中,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就佔到了8成左右。俄烏衝突令這些國家紛紛尋找新的進口源。同時,有專家指出,雖然國際糧價持續回落,但全球市場對後續糧食走勢並不看好。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馬文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傳統上講,烏克蘭糧食的主要買家是中東、非洲國家,同時部分歐洲國家也從烏克蘭進口糧食。最近的幾年,中國也從烏克蘭進口不少的玉米、大麥、葵花籽。烏克蘭大面積的肥沃黑土地非常適合農業生產,最近十多年烏克蘭的主要糧食產量出現倍增。2007-2019年烏克蘭的穀物單產由2207公斤/公頃增長到5068公斤/公頃,單產大幅提升帶來總產量提升,總產量由2894萬噸增至7434萬噸,國內消費只需要總產量的1/3多點,可以有大量的糧食供出口,而且這些糧食可以通過內河航運及黑海運輸,成本遠遠低於其他出口國。這都是烏糧食在北非中東等對主糧需求較大的市場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説,在突尼斯中部一個破舊地區的一家雜貨店裏,公務員卡奧拉抱怨基本食品一再短缺,物價飛漲,迫使她不再購買肉類和水果。“有一段時間,你找不到麪粉或粗麥粉,現在好多了,但供應十分有限。”俄烏衝突至今已令不少中東北非國家陷入困境,通膨危機不斷加劇,民眾生活水平不斷下滑。以突尼斯為例,突尼斯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數據顯示,該國6月通貨膨脹率躍升至8.1%,為1991年10月來最高水平。6月該國食品價格上漲了9.5%,其中雞蛋價格漲幅最大,達到20.8%,食用油上漲20.2%,水果、禽肉和穀類製品漲幅均超過10%。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東北非“等不及”烏糧食到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