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搞科研也能治病救人
從小,立志長大成為一名醫生,希望能治好父親的病,沒想到,最後卻陰差陽錯走上了科研的道路。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靜,向記者講述了她走上科研道路的故事。
“學霸”走上科研之路
出生於1969年的孫靜是那個年代“別人家的孩子”。“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從小秉承着這個理念的孫靜,一路從重點初中走到了重點高中,數理化更是她的強項。考大學的時候,第一志願是北京醫科大學,沒成想,命運給她開了個大大的玩笑,孫靜最終被離家兩千多公里外的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錄取。
冬日的上海又濕又冷,北方人在此並不好過。既來之則安之,孫靜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褲,終日穿梭在教室、圖書館、自習室、實驗室,4年的大學生活簡單而充實。1991年7月,孫靜本科畢業,同年進入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攻讀理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孫靜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攻讀工學博士學位。
1997年,孫靜博士畢業,並留所工作。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是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術創新、應用發展研究為一體的我國著名無機非金屬材料科研機構。孫靜從此走上了科研之路,與從小當醫生治病救人的夢想漸行漸遠。
“做科研挺好的。”孫靜説,她喜歡簡單的工作環境,簡單的人際關係,科研正好符合她對簡單環境的要求。
孫靜參加學術會議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孫靜在材料學家郭景坤院士的指導下,開始了“納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與應用”的研究。2003年孫靜作為骨幹參加的研究課題“納米氧化物粉體和介孔材料的製備科學與性能研究”及“晶內型氧化物基納米復相陶瓷的製備科學與性能研究”,分別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11月份, “納米微粒和碳納米管的分散及表面改性” 再次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一次次斬獲殊榮,孫靜的內心也在悄悄地發生着變化。
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題
2013年年初,“霧霾”一詞進入到了國人的視線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國的大部分地區被霧霾籠罩,PM2.5數值居高不下,人們談霾色變。大家對於藍天白雲的期待觸動了孫靜的科技報國之心。
“我們做科研的,不是應該為大家解決問題嗎?如果能解決霧霾的問題,那該有多好!”
2014年,孫靜首次提出了利用光催化技術消解大氣中低濃度二次氣溶膠形成的關鍵前體物,進而抑制PM2.5的生成及室內致癌氣體污染物的空氣治理理念。
2016年,作為項目負責人,孫靜承擔了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專項“納米光催化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解決了TiO2基複合光催化材料多級結構設計、規模化量產、應用評測等一系列科學與技術難題,發展了新型高效納米光催化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及固載技術,實現對室內外低濃度有害氣體的高效快速降解。在空氣治理、建築自清潔等幾十項工程中的塗覆實施面積超過500萬平米。
孫靜(左二)團隊帶着研發的裝備參加上海工博會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爆發,孫靜和團隊成員們的拳拳報國心再次被點燃。“我們之前發現的光催化材料可以很好地殺滅手足口病病毒、H1N1病毒,為何不能用此技術滅活新冠肺炎病毒呢?”孫靜説,“做科研應該秉承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3月份,我們爭取到了進入復旦大學P3實驗室進行實驗的機會,這對我們的這項研究至關重要。我們大約花了3周的時間進行準備工作,光源、塗層、病毒載量等因素,我們都一一考量,很可惜,最後因為光源匹配問題,我們的第一次實驗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失敗之後,我們認真查找原因,逐一進行排查,4月份再次進入到P3實驗室進行實驗,這一次,我們終於成功了。”孫靜把堅持到底做到了極致。
孫靜帶領團隊開發了高性能、長時效、安全無毒的“納米催化抗病毒溶膠”材料,該材料能夠快速滅活多種病毒,通過直接攻擊病毒關鍵結構使其失去複製能力進而阻斷病毒的感染及傳播。值得一提的是,該材料不添加藥物,無細胞毒性且無二次污染風險,能夠長效殺滅病毒,功能穩定持久,這對保障公共場所公共衞生安全、有效防止流行性疾病大規模爆發及傳播均具有積極意義。
5月底6月初,各地中小學陸續復學,孫靜帶領團隊與合作企業一起無償為包括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級中學、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等在內的多所中小學捐贈了一批“納米催化抗病毒溶膠”,並趕在學校開學前完成施工,累計實施面積10萬平米以上,為師生營造安全、清潔、放心的學習、生活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小時候治病救人的夢想實現了
隨着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老項目。孫靜也不例外,她把研究觸角伸向了養老。
針對智能柔性電子器件關鍵材料低維柔性導電材料,孫靜帶領團隊開展了金屬納米線、石墨烯精準製備、表面改性與性質調控研究。首次提出液態胺合成法,成功研製出超大長徑比的銅納米線,揭示管狀膠束導向的納米線生長機制,並構築與商業ITO性能相當的高穩定性柔性透明導電薄膜;首次製備出可用於植入式電子的銀納米線彈性導線,並提出將其用於曲面電視、可拉伸屏幕或者電子衣物中;研製出對多種應變具有高響應性和檢測靈敏度的石墨烯柔性傳感器,可應用於新生兒驚厥、老年人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監測,以及常規健康狀況監測、睡眠監測、肢體康復訓練等方面,Materials Views 以視頻的形式報導該纖維傳感器同時具有高靈敏度和寬檢測範圍,可全方位監測人類生命體徵及活動。
“柔性電子技術將實現電子器件的柔性化及可延展化,擴展電子產品的應用範圍,促進信息與人的融合,推動健康醫療、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是電子信息領域發展的前沿方向與熱點方向。”孫靜説,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治病救人,讓她很意外。“當前,柔性電子技術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關鍵柔性電子材料,關鍵柔性器件製備技術以及相關裝備亟待研究與開發。未來,將在團隊研發優勢的基礎上,聚焦柔性傳感方向,研製低維柔性敏感材料的可控合成與方法,研製柔性傳感器構築技術,探索柔性敏感新機理,並對相關材料和技術進行應用轉化探索。”
從小治病救人的夢想終於實現,孫靜非常欣慰,也倍感責任在身。“前段時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就要求我們科研人要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與擔當。”孫靜如是説。
除了科研工作外,孫靜還積極培育科研人才,為科研事業注入新鮮血液。截至2019年底,孫靜共培養博士研究生20名,碩士研究生12名。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2人;嚴東生特等獎、優秀獎5人;寶鋼優秀學術獎1人;1人榮獲上海市優秀畢業成果,10 餘人次榮獲中科院三好學生及優秀團員稱號。
記者:李婷婷
編輯:李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