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成22萬個5G基站,新基建支撐“一核一帶一區”發展

2022年建成22萬個5G基站,新基建支撐“一核一帶一區”發展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首台既穿越大金山又下穿西江的盾構機“粵海2號”在A2標項目SD02#工作井順利始發。圖為施工現場。

高新園區內,基於5G技術開發的機器人忙碌作業;廣袤洋麪上,建設中的海上風電場吊臂起落;地下深井裏,大型盾構機掘出輸水隧洞;蜿蜒河道邊,水清岸綠的碧道不斷向前延伸……

按照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部署要求,廣東快馬加鞭完善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投資,統籌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加快清潔能源發展、持續優化水資源配置,為“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打好基礎,築牢信息、能源、生態安全堅實保障。

加快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2022年底5G基站擬達22萬個

惠州仲愷高新區TCL液晶產業園內,研發人員正在對5G+8K超高清直播電視進行測試。園區內的“5G+智慧”工廠,基於5G無人駕駛技術開發的視覺自主移動機器人正在進行智能倉儲搬運。

當前,以5G、4K/8K以及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在廣東發展勢頭強勁,成為撬動新經濟增長的引擎。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取得積極進展:1—6月,廣東新增5G用户1336.3萬户,累計達1434.4萬户;新增5G基站41401座,累計達78389座。

不久前,省工信廳聯合省通信管理局印發加快推動5G網絡建設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將在推動建設規劃銜接落地、免費開放公共資源支持基站、加強通信設施共建共享和基站建設機制等方面發力。

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錶示,下來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大框架下精準發力,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升“一核一帶一區”信息化水平。

按照規劃,廣東力爭到2022年底建成5G基站22萬個,珠三角建成5G寬帶城市羣,粵東粵西粵北城區、縣城及發達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

2022年建成22萬個5G基站,新基建支撐“一核一帶一區”發展

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變電站內的5G基站。資料圖片。

與此同時,廣東還將加大數據中心建設力度,打造“雙核九中心”總體佈局,加快高水平全光網省建設,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廣東系統化來推進5G、人工智能以及數據中心,將強化產業鏈和供應鏈韌性,影響效果更加長遠。”省社科聯副主席、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表示。

構建多元安全能源體系

每2度電有1度來自清潔能源

碧波萬頃的海面上,隨着世界最大的全迴轉起重船“振華30”吊臂伸展,黃色的升壓站上部組塊穩穩地“落户”。

8月14日,經過兩天奮戰,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綠色能源項目——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項目成功吊裝海上升壓站,標誌着向建成投產邁出關鍵一步。

“此次吊裝的海上升壓站是大灣區內首個,也是整個海上風電場的電力中樞。”投資建設方廣東能源集團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後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 7.16 億千瓦時,可節省標煤消耗約21.33萬噸。

2022年建成22萬個5G基站,新基建支撐“一核一帶一區”發展

資料圖片。

當前,廣東正有序加快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展,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通過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能源結構和佈局。目前,廣東消納清潔能源的電量,近似於每用2度電就有1度電來自清潔能源。

“我們還將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建設,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綜合效益。” 省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集團正全力推進東莞寧洲廠址替代電源,廣州花都、肇慶鼎湖、惠州大亞灣西部能源站,雲浮天然氣熱電聯產及廣東粵電深圳光明廠址替代電源等一批重點綠色清潔天然氣發電項目開發建設。

綠色安全的能源體系正惠及千家萬户。在東莞松山湖太魯閣公園內,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智能地鎖系統成功識別新能源車輛,數台新能源汽車整齊排列充電。這個“高智慧”充電站,可實現光伏、儲能、充電高效協同、能量互補,滿足綠色出行需求的同時,助力園區減少碳排放。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是國家“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廣東電網正積極將清潔高效的電能推入更多場景,在累計建成充電樁近1.5萬個基礎上,今年計劃新建2340個。

2022年建成22萬個5G基站,新基建支撐“一核一帶一區”發展

資料圖片。

“我們還將通過高質量推進電網規劃建設,全面服務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廣東區域發展新戰略。”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來將差異化建設保底電網,做好20個地市保底電網建設,持續提高電網防災抗災保障能力。

加強水利建設補短板

萬里碧道向全省鋪開

9月7日16時30分,隨着一聲“始發”令下,總長105米,整機重量達680噸的“粵海2號”盾構機啓動起來,巨大刀盤緩緩轉動,向堅硬地層掘進。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啓“穿山越江”施工新階段。

這項有“灣區水脈”之稱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成後將東送清冽的西江水,惠及大灣區5000多萬人。今年來工程已4次開啓盾構機始發,累計掘進(含鑽爆)達3.82公里。截至8月15日,累計完成投資54.38億元。

2022年建成22萬個5G基站,新基建支撐“一核一帶一區”發展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首台既穿越大金山又下穿西江的盾構機“粵海2號”在A2標項目SD02#工作井順利始發。

重大項目投資建設逐漸加快,成為帶動廣東水利建設的重要引擎。

今年全省水利計劃完成投資530億元,涉及3386個項目,“十四五”期間將力爭完成水利投資4000億元。

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表示,廣東將繼續加快粵東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引韓濟饒等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全力推進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力爭儘快解決粵西尤其是雷州半島缺水問題。

佛山濱江公園,河心島鬱鬱葱葱,白鷺三五成羣;深圳南山區大沙河旁,一條“綠色飄帶”將該市西麗湖、大學城、高新區、深圳灣串起來……經過一年多試點建設,條條碧道正在南粵大地徐徐鋪展。

作為省委重要部署,從今年起,萬里碧道建設將從省級試點向全省鋪開建設。

根據省政府近日批覆的《廣東萬里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廣東將構建“灣區引領、區域聯動、十廊串珠”的萬里碧道總體佈局,到2022年將建成5200公里碧道,珠三角地區率先初步建成骨幹碧道網絡;到2025年,建成7800公里碧道,全省重點河段碧道基本成形;到2030年,建成16000公里碧道,形成覆蓋全省的碧道網絡。

不少先行建設的碧道開始釋放生態與經濟效益。在廣州蕉門河、深圳茅洲河、珠海天沐河、東莞華陽湖,連綿碧道貫通水岸空間,人們親水休憩其中,形成一個個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成為當地亮麗水生態名片。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羣……”隨着碧道不斷在南粵延伸,孩提時親水的美好時光,將在廣東越來越多的河流重現。

【記者】謝慶裕 彭琳 劉倩 李鳳祥

【統籌】駱驍驊 鄭佳欣

【作者】 謝慶裕;彭琳;劉倩;李鳳祥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5 字。

轉載請註明: 2022年建成22萬個5G基站,新基建支撐“一核一帶一區”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