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峽谷中的彝家村寨結束“百年孤獨”之後

(中國減貧故事)金沙江峽谷中的彝家村寨結束“百年孤獨”之後

中新社涼山9月12日電 題:金沙江峽谷中的彝家村寨結束“百年孤獨”之後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去年這個時候去縣城上學,需要揪着馬尾巴,沿着羊腸山路攀爬三個小時,才能抵達最近的公路搭車。”秋季開學前一天,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布洛哈村初二學生阿達麼色牛提着行李和父母告別後,第一次和同學在村口搭乘汽車下山上學。

“阿布洛哈”在彝語中意為“人跡罕至的地方”。作為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只有65户人家的阿布洛哈村於今年6月30日正式“車路雙通”。一條蜿蜒在高山崖壁間的3.8公里的水泥路,結束了這個金沙江畔西溪河峽谷中彝家村寨的“百年孤獨”。

在阿達麼色牛的印象中,家鄉地勢險峻,修建一條現代化通村公路,曾被大部分村民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事”。在縣城中學讀書時,父母打電話最常説的就是這條公路修建的點滴進展。“今年暑假回家,大家聊的最多的已是如何利用當地獨特氣候種植水果,這條公路讓村裏的農作物有了銷往外地的可能。”

站在阿布洛哈村懸崖崖畔,金沙江水激盪之聲入耳,黃色公路如刀刻斧鑿般嵌在近乎垂直的山壁上,望之令人生畏。“道路不通時,村民是不願意種果樹的,怕種出果子運不出去,賣不了錢。”阿布洛哈村村支書吉列子日指着山崖下已開始掛果的成片芒果樹介紹,以前村裏幾乎只種玉米、土豆,而現在越來越多村民開始種植芒果、臍橙等水果,到明年這片果林面積還將擴大數倍。

對外通道的打通,也讓在阿布洛哈村修建現代化的彝家新寨成為可能。今年6月30日,包括29户貧困户在內的33户村民從土胚房、茅草房遷入新居。二層樓的新房子不僅配備了沖水廁所,電視、洗衣機等常用家電一應俱全,新寨外還修建了集中養殖區。

站在新房子外,村民阿達當洛正忙着清點自家小賣部剛收到的冰淇淋、啤酒、方便麪等貨物。屋內,兩台冷藏櫃被擺放得滿滿當當,貨架上掛着兩張收款二維碼。這是村裏修路建房期間,阿達當洛與妻子在工地幫工後,用積攢下來的錢開啓的“創業夢”。

阿達當洛説,雖然隨着工程的結束,小賣部生意不如以前紅火,但自己不僅沒打算關閉小賣部,還計劃貸款買輛皮卡車,到更遠的地方採購更豐富的貨物。“通的不僅是交通,還有思想,以及大家對好日子的期待。”

據瞭解,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於2019年開工,為了越過300米深的峽谷實現雙向作業,修建時施工單位甚至租用了全球運力最大的直升機“米-26”吊運機械設備。從經濟上看,打通大山深處偏僻鄉村的通村路似乎是一件“性價比”不高的事,但脱貧攻堅以來,無數這樣不計回報、重人性而非經濟賬,讓小康路不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的壯舉,正在中國各個角落上演。

“初中畢業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去了廣東佛山,第一次在大城市的晚上,走在街上到處都是燈光,那種暈暈的感覺現在都忘不了。”村民阿達牛色三年前結束了在外的工作,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文書。他介紹,村裏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這座大山,如果僅僅是給錢搬出去,很難想象老人們如何適應外面的新生活。

準備報考中專、學習現代種植技術的阿達牛色説,正因為過去阿布洛哈村交通閉塞,所以鄉親們都特別注重教育,把教育看做子女離開這座大山的重要途徑。但從修建通村公路開始,不斷有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村裏發展農副業,最缺的就是互聯網、農業技術人才,相信這些年輕人回家後,家鄉‘小康路’的燈火會同樣璀璨。”(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8 字。

轉載請註明: 金沙江峽谷中的彝家村寨結束“百年孤獨”之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