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法國著名影星讓-保羅·貝爾蒙多(Jaen-Paul Belmondo)辭世,享年88歲。
據悉,讓-保羅·貝爾蒙多在其巴黎家中安詳離世。
法國總統馬克龍、總理卡斯泰、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等人紛紛發文對他的去世表示悼念。
法國總統馬克龍形容讓-保羅·貝爾蒙多是法國的“國寶”,風度翩翩,談笑風生,在他身上,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形象。
法國總理卡斯泰稱他是“偉大的”演員。
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則表示讓-保羅·貝爾蒙多將留在電影史冊和我們的記憶中。
讓-保羅·貝爾蒙多1933年出生於巴黎的一個藝術之家,他的父親是著名雕塑家保羅·貝爾蒙多,母親是畫家。
讓-保羅·貝爾蒙多可謂是法國最知名的男影星之一,演藝生涯跨越50年,一生演出超過80多部電影,包括《精疲力盡》《女人就是女人》《狂人皮埃羅》《萊昂莫漢神父》《賊中賊》《巴黎戰火》《繼承人》《王中王》等。
1989年,讓-保羅·貝爾蒙多憑藉《雄獅薩姆》獲得法國凱撒獎最佳男主角,2011年獲頒戛納電影節終身成就榮譽金棕櫚獎,2016年獲頒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金獅獎。他的演藝生涯被視作“法國電影的一個縮影”,也曾被稱為“法蘭西最醜的美男子”。
晨報記者今天採訪了電影評論人馬聖楠,馬聖楠2008-2009年曾在法國巴黎求學,非常熟悉法國電影,對於法國的新浪潮電影,馬聖楠告訴記者:
突然想到自己讀書的時候,馬曉宏主編的《法語》專業課本里,《精疲力盡》是難得一部被提及的電影,也因此第一次知道了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
2018年,《電影手冊》的前主編傅東來滬做影評工作坊時,給大家開了一個片單寫影評作為入學測試。
其中就有《狂人皮耶羅》,而我也是有幸參與了為期一週的工作坊,寫了這部電影評論。
作為電影評論人,馬聖楠平時需要看不少電影:
有時會忘記很多類似的,可以説是平庸的作品。但是一些風格獨特的片子,或好或壞總是會佔據自己記憶中的一塊。
《狂人皮耶羅》就是這樣一部,作為一部洋溢着自由元素的影片,一切都那麼美,除了長相個性的男主皮耶羅 ,但這種倔強的長相似乎非常協調的在影片裏與美麗的女主形成映照——兩人在森林與海邊探討生活的意義時,很像是亞當夏娃的寓言。
讓-保羅的存在,讓我第一次形象地覺察到,演員的意義不在於那張臉——你很難説他的臉是帥氣的,外國影評人甚至用誇張的“Craggy(粗獷的、稜角分明)"來形容;
而要説一個位列世界級著名演員的演技,也有些不合適,畢竟演技是成為演員這個行業的基本技能,就好像我們可以讚美律師雄辯,而不是讚美他知道法條。
讓-保羅劇照形象
對於讓-保羅的去世,馬聖楠表示遺憾:
讓-保羅的離開再一次提醒了我們,演員的意義在於為藝術作品奉獻恰如其分的藝術形象。這給我帶來非常深的感觸:當我們的創作人員和觀賞者只能欣賞某種精雕細琢的美的時候,損失了一大片審美體驗。誕生過《惡之花》(法國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的詩集)的國度,似乎對於這有比較多的例子:來自於生活的對象,因為其真實,因而五花八門,各具其“美”(審美價值)哪怕有些事泥淖,有些是殘骸 ——這在很多文化中需要一定的積澱才能被理解,在我們國家的審美經驗裏,如殘荷之美,異曲同工。
以讓-保羅為人物形象的電影郵票(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收藏並提供)
馬聖楠認為:讓-保羅的離開是法國新浪潮的又一次告別,所謂“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在整個電影歷史發展的角度,那羣年輕人接過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大旗,為整個世界開創了新浪潮之風,為全球影人帶來熱騰騰的新風氣。斯人已矣,其名長存。
如果青年電影人以創作優秀作品為業,那無論是對於他們自己,還是對於觀眾,抑或是對於文化歷史,都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