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樓就能逛公園,在這裏正實現

下樓就能逛公園,在這裏正實現

漫步在崇明鄉間或是城區街頭,

常常會偶遇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口袋公園,

這些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改造,

成為了居民就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豐富的綠植、蜿蜒的步道、

完善的設施、別緻的景觀小品……

點滴細微之處,盡顯城市人文關懷。

口袋公園,顧名思義就是像口袋一樣迷你卻功能齊全的公園。近年來,崇明區綠化管理部門充分利用城市的邊角地、廢棄地、閒置地,着力打造具有一定遊憩功能的綠化活動場地。崇明區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2年底,崇明已完成新建、改建口袋公園110座,總面積達42萬餘平方米,今年還計劃完成新建、改建口袋公園12座,滿足居民家門口日常休憩、健身需求。

口袋公園作為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有力抓手,讓家住老城區的居民也能實現“下樓就能逛公園”。今年新建成的城橋鎮城西口袋公園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公園毗鄰老城區主幹道,將綠化佈局與文化牆、休息驛站等各項功能性景點有機結合,讓市民遊客在日常休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生態科普、寓教於樂的教育功能。

下樓就能逛公園

以北門路西門路交叉口為起點,沿着西門路西側一直往南走,便能欣賞到西門路口袋公園的全部風貌,佔地約6422平方米。

起點處的文化景牆,讓人眼前一亮。上面不僅展示有崇明治城歷史、城橋鎮老照片,還有“摜火球”“吃銅板”等屬於崇明人兒時記憶的圖文介紹。

走進公園,開放式綠化內的植物一改以往的單一,品種配置和色彩搭配變得更為豐富,不少新奇植物的加入,提升了整體綠化效果。寬敞舒適的人行步道貫穿其中,休閒座椅、健身器材、兒童遊樂設施等配備齊全,讓居民能走得進,也坐得下,還玩得開。

醒目的紅色便捷式電話亭,提供助老一鍵通、視頻客服、無線充電等暖心服務。步道兩旁的創意立柱廣告牌和廣告牆,展示着崇明特色美食、非遺技藝、方言等內容,增加了公園的文化內涵。

改造一新的口袋公園,讓老社區周邊的環境面貌煥發出新機,不斷吸引着附近居民。

下樓就能逛公園,在這裏正實現

其實,城橋鎮內不乏公園,以西門北村為起點,駕車15分鐘左右到達新城公園,駕車5分鐘左右到達瀛洲公園,步行15分鐘左右到達南門廣場。但對於不少居民而言,家門口的公園還是意義非凡。家住西門北村的58歲市民俞雅娟,日常大部分時間都在帶孫女,她告訴記者:“孩子還小,每次帶她出去逛公園都要坐車去,現在樓下就有公園,我隨時都能帶她下樓玩。這裏有不少兒童可以玩的設施,我們家孩子特別喜歡,經常纏着我説,奶奶,我要下樓去玩。”

西門地區的3個口袋公園輻射周邊8個小區,這些老小區的老年人佔比高,大家都非常期待有一塊可以就近休憩的“樂園”。“一到這裏就心情舒暢。這裏開放以後,我每天都要來一次。”家住西門南村74歲的顧桂香感慨不已。

“公園裏有我的金點子”

70歲的李水香在西門北村住了二十多年,平常就喜歡和幾個姐妹在小區裏面拉拉家常。口袋公園裏的“休息驛站”,不僅有擋風遮雨的頂棚,還有可供休息的座椅,成了她們現在最喜歡扎堆的地方。

“在口袋公園建設前,我們充分聽取了居民的意見,居民反應最好能有一個方便他們在一起聊天的地方,因此我們特地打造了這個能讓居民歇歇腳、聊聊天的地方。”城橋鎮城運中心主任印衞海告訴記者。

口袋公園裏的不少設計正是來源於老百姓的點子。公園建設初期,城橋鎮專門召開口袋公園設計方案研討會,之後設計公司與居委會深入社區聽取百姓意見。參與討論的百姓來自各行各業,外賣小哥提出“最好有專門的電瓶車停車位”,小區裏的老人提出“街角的廣場有些小,能不能進行擴大,能跳跳廣場舞”,還有居民提出“人行道鋪設有些陳舊,能否進行翻新”……

下樓就能逛公園,在這裏正實現

如今,老百姓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公園內不僅鮮花綠植環繞,設施設備也全面提質升級,成為老城區的新晉網紅打卡點。“沒想到,我們的意見都變成了現實,特別有成就感。”李水香高興地説。

聽取民意,不只在公園建設中,也貫穿在社區活動開展的方方面面。據西門北村社區黨總支書記胡靜介紹,休息驛站將成為社區議事協商的微陣地,為社區居民搭建溝通的平台,鼓勵大家共同參與解決社區公共事務。

值得一提的是,新設立的西門辰光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此次口袋公園中重點打造的一大亮點,將為周邊社區文明實踐活動提供平台支撐。依託口袋公園這樣的黨建微陣地,把文明實踐延伸到百姓家門口,這也是城橋鎮探索黨建引領下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的生動實踐。

建好更要管好

公園建好後,還要管好,才能保持“常綠常新”。城橋鎮積極探索公園共管模式,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羣眾參與的全民共治局面。

比如,西門社區搭建了“志願輪值”平台,初步形成以西門北村社區為主,周邊社區共同參與的志願服務工作運行機制。“我們成立了5支志願者隊伍,目前一共56位志願者,最小的35歲,最大的78歲,他們都是自發加入的,基本都是附近的居民。”胡靜告訴記者,“我們會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遊園秩序維護、文明宣傳等志願服務。”

下樓就能逛公園,在這裏正實現

75歲的張菊芳是環境整治的志願者,聽説家門口要建口袋公園後,主動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第一次在公園巡查時,發現居民在遛狗過程中沒有將狗狗排泄物處理掉,及時和該居民進行溝通,並向他介紹了口袋公園的公約內容,建議他下次遛狗時最好隨身攜帶垃圾袋。“逛公園的很多都是相熟的鄰居,大家溝通起來比較方便。環境要靠大家來維護,把公園環境面貌搞好了,其實最終獲益的還是自己。”

城橋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不斷探索黨員包乾、區域聯動、社區輪值等更多管理模式,讓更多公園的受益者、共享者成為公園服務的參與者、貢獻者,推動形成區域統籌、多方聯動、多元融合的基層治理新格局,進一步放大口袋公園輻射效應,擴大受眾覆蓋面,讓口袋公園帶來的“幸福紅利”惠及更多居民羣眾。

因地制宜融入當地風貌

據瞭解,城橋鎮擁有老舊小區23個,佔崇明老舊小區總量的近一半,相較於其他鄉鎮,人口密度大、用地緊張,在這樣的中心城區街邊“安插”口袋公園,推進難度更大,對居民來説也更顯珍貴。

下樓就能逛公園,在這裏正實現

此外,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園也相繼在崇明建成,充分整合周邊資源,因地制宜融入當地風貌,打造各具特色的公園景觀。比如,橫沙反帝圩口袋公園,將景觀設計與毗鄰地塊的“長江治水體驗館”融合,讓遊客在感受公園美景時,近距離感受長江流域治理等水利科學知識;三星育德村口袋公園,以海棠為主要特色植物,結合綠廊、園路將休憩景觀亭、植物觀賞景點有機串聯,別具地方特色。

小而美的“口袋公園”,利用城市中的小空間見縫插綠,讓崇明老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作者:史博臻 郭楊如熠

          圖:上海崇明

  編輯:薄小波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8 字。

轉載請註明: 下樓就能逛公園,在這裏正實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