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役調整改革,“歸隊”的意義何在?吳謙大校:主要有三個方面

近日來我國預備役改革引發外界普遍關注,此前預備役並沒有納入軍隊領導系統,都是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徵召預備役。但根據我國最新對預備役做出的改革調整顯示,從今年7月1日開始預備役正式納入軍隊領導系統,不再被當作替補存在,而是視為一支獨立的部隊。面對這一次預備役的改革調整,吳謙大校重申了“歸隊”意義的新變化,並解釋了這種改變背後三個方面原因。

預備役調整改革,“歸隊”的意義何在?吳謙大校: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中國的崛起正在面臨來自外界多重挑戰,這一次針對預備役的改革是為了將我國的軍隊潛力徹底挖掘出來,哪怕是預備役的力量也要考慮進來,以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考驗。同時也將預備役的指揮權抓在手中,而不是用的時候慌亂了陣腳。其次我國預備役的戰爭潛力巨大,但預備役因為退役後長期疏於日常訓練的緣故勢必影響到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容易導致戰鬥意識的渙散、鬆散,需要平日裏時不時的做一些恢復性訓練。

預備役調整改革,“歸隊”的意義何在?吳謙大校:主要有三個方面

當預備役被納入軍隊領導系統,意味着我國未來對預備役的日常生活和訓練給予更多的關注,不讓預備役官兵荒廢了自己的軍事素養與技能,避免這部分人才、軍力的浪費。最後一方面考慮,則是降低軍人成本、提升現役與預備役軍人待遇。培養一個新兵是需要成本的,如果能有效用到預備役部隊,會極大的降低新兵培養成本,同時又保證了國家擁有足夠的軍力,不會因為軍人不足而影響國防安全。同時對預備役的重新重視也將改善軍人退役後的待遇,有助於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預備役調整改革,“歸隊”的意義何在?吳謙大校:主要有三個方面

同時“歸隊”的含義也得到了重新解釋,從此前的迴歸部隊變為了今後的將一切奉獻給國家,歸隊即身心與部隊同在,隨時做好準備,迴歸戰場、堅守軍人的使命。這也是這一次預備役改革的核心,即組建出一支時刻保持警惕與活力的部隊,同時能滿足召之即回、回來即戰、戰之必勝的強大預備役。以後的預備役不在於現役軍人有本質的區別,以後的“預備役”三個字代表着那些時刻做好準備的老兵。

預備役調整改革,“歸隊”的意義何在?吳謙大校:主要有三個方面

不過預備役改革同樣面臨重重困難,像是經費投入過高、軍費開支壓力大。再比如如何安排預備役軍人工作與適當訓練的平衡,確保不干擾他們退役生活的前提下保持他們的身體素養和戰鬥力。以及預備役的武器該如何安排、保管。又或者面對龐大的預備役體系,如何打造一個更有效率的預備役管理制度和運行方案,這一個個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摸索、解決,尤其面對的還是千萬預備役軍人這個龐大的羣體,若不能將一切安排的井然有序,預備役的戰鬥力就很難保證不會流失。

預備役調整改革,“歸隊”的意義何在?吳謙大校:主要有三個方面

這一次預備役改革引發西方國家的普遍關注,認為中國正在優化現有軍隊體制,增加對軍隊的掌控能力。尤其是千萬級人數的預備役羣體,一旦被徹底整合帶來的威懾力不亞於核武,畢竟這是實實在在的人民軍隊構成的“身軀海洋”。也有外媒認為中國軍隊正在變得越來越正規化、專業化,同時又在試圖摸索出屬於中國國情的軍隊管理體系。一旦成功摸索,中國軍隊戰鬥力會變得更強大。不過也有外媒表示中國和平太久,即便預備役納入軍隊指揮系統也難以彌補軍隊缺乏實戰的缺憾。只是這些國家並不瞭解,中國軍人的戰場不只是血肉的拼殺,戰爭更心裏,守護家園、守護身後的親人便是中國軍隊永不退縮的信念。真正的戰場英雄,永遠是那些為信念拼搏最後的戰士。

預備役 吳謙 軍隊 中國軍隊 新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0 字。

轉載請註明: 預備役調整改革,“歸隊”的意義何在?吳謙大校:主要有三個方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