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允許孩子犯錯的媽媽,是有多可怕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綜合

文/小金同學

江蘇泰州一個母親,由於孩子出門不小心把手機弄丟了,而且回家之後沒有好好寫作業。情急之下,失手把9歲的兒子打死,釀成悲劇。

有什麼樣的錯,足以讓孩子付出生命的代價?

雨果曾説:儘可能少犯過錯,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過錯,那是天使的願望。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過錯的。過錯猶如一種地心吸力。

從來就沒有人,能夠與過錯完全絕緣。

允許孩子犯錯,其實是給了孩子一次次成長的機會。

01.犯錯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

《超人媽媽帶娃記》裏,胡可面對兒子小魚兒吃狗糧這件事上的做法,可圈可點。

當她看到小魚兒嘴裏叼着狗糧時,她蹲下身子,看着小魚兒,不急不躁地跟小魚兒溝通。

胡可:“這是什麼?”

小魚兒:“狗糧。”

胡可:“你是什麼?”

小魚兒:“人。”

胡可:“對啊,所以你應該吃它嗎,誰應該吃?”

小魚兒:“狗狗。”

當小魚兒犯錯時 ,她並沒有馬上對孩子打罵,而是用了一番十分有邏輯的對話,讓小魚兒自己思考出了答案,胡可的做法真的很高明。

教育學家尹建莉説:“犯過錯是孩子生長中的必修課,只要修夠一定課時,他才會真正獲得觸類旁通、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才幹。”

犯錯沒有什麼大不了,能讓孩子從過錯中汲取經驗,還能讓他們記得更牢。

孩子性本善,接納孩子犯錯,並允許孩子犯錯,才能給孩子更大的健康心理發展空間,樹立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

02.犯錯後的羞愧感會導致孩子隱瞞錯誤

一檔叫《有養》的節目,做過一個關於“孩子羞愧感”的實驗,測試六組孩子在碰倒層層疊紙杯之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實驗結果得出,當孩子們犯錯後,常常會崩潰大哭,自責,恐懼,甚至會產生強烈的羞愧感。

如果父母經常性對他們進行辱罵,懲罰和批評,孩子就會因為擔心受罰或者失去父母疼愛,從而學會隱瞞自己的錯誤。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河南一個9歲的男孩小楠,由於害怕家長的責備,被狗抓了一下也沒有告訴家長。

過了大半年,在與小狗玩耍的過程中,小狗舔了他有傷口的右手食指。這一次,他同樣害怕家人責備,沒有告訴家人。

沒想到,40天后,小楠被確診為狂犬病,搶救無效,最終導致了死亡。

羞愧感,是一種最不容易被我們承認和釋放的隱秘情感。

如果忽視它,孩子不僅不會選擇發泄,反而學會隱藏真相,不被他人覺察。

03.用粗獷的方式對待孩子犯錯,心理創傷是永久的

朋友媛媛跟我説她的成長經歷:從小隻要我一犯錯,媽媽就罵我是個“沒用的東西”,對我扇耳光、打手臂。我的成長過程從來都不快樂。

如今長大了,我只想離家遠遠的。每逢假期,最害怕回家,看見媽媽我會害怕、緊張。平時幾乎不給家裏打電話,打了我不知道説什麼,甚至無法表達思念和愛。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GJ Bertsch認為,嚴厲懲罰對孩子是一種永久性的傷害,不僅起不到給孩子示警的作用,還會扭曲孩子心靈,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04.不允許犯錯,孩子長大容易成為“甩鍋俠”

對於自己的錯誤,很少有孩子能夠爽快地承認“是我乾的”。

有時候就算你親眼目睹,孩子都不願承認自己犯錯了,他們甚至會想出各種離奇的甩鍋理由。

《媽媽是超人3》第一期節目中,鄧莎家發生了這樣一幕:

姥姥看到浴缸裏有塑料玩具,質問:“是誰放進裏面的?”一屋沉默。姥姥提高聲量,又問了一遍。最終大麟子憋不住了,弱弱地説了句:“媽媽。”

明明是兩個人一起做的事,全部甩鍋給了媽媽。

心理學家阿德勒説過:“當我們面對説謊的案例時,一定要看其背後是否有嚴厲的父母。”

在缺乏寬容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遇事容易採取防禦的態度。

他們要麼努力為自己的錯誤辯解,要麼推卸責任。

05.孩子犯錯正是父母教育的好時機

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猶如不允許 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父母在對待孩子犯錯這件事上,其實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1.對孩子合理期待,承認孩子的成長都伴隨着犯錯

孩子犯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卻是大腦前額葉不夠活躍,導致無法像成人一樣很好地控制自己。

父母不應該期望年幼的孩子不犯錯,或者犯錯後會主動 擔責。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是為人父母的第一課。

你要牢記,孩子並不是“成心”氣你,你也不可以為了讓孩子聽話而不擇手段。這樣你就能更冷靜客觀地看待孩子犯錯的行為了。

2.讓孩子從“做”中學

前段時間,江蘇宿遷一名7歲男孩將墨水從自家7樓潑下,3樓到6樓住户全都遭殃。

面對鄰居的質問,媽媽帶着孩子挨家挨户地道歉,並把被墨汁染色的衣服拿回家與孩子一起手洗。

最後又找了專業人士清洗外牆,並讓兒子站在太陽底下看整個清洗過程,孩子最後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男孩父母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網友紛紛點贊。

當孩子的錯誤已經形成,父母如果死盯着錯誤不放是無法幫助孩子的。

父母需要明確示範,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應該進行怎樣的改正。讓孩子來模仿父母的行為,讓他們在“做”中學,就能學會如何改正,避免再犯。

3.言傳身教,用樂觀的態度積極解決問題

家長犯錯了,應該向孩子示範自己是如何承擔責任的,這樣才會幫助孩子成長為負責任的人。

一次,我和姑姑去接她女兒放學,遲到了。

姑姑見到女兒後,並沒有解釋遲到原因,而是真誠地跟她説:“蕾蕾,媽媽今天遲到了,對不起!我希望能請你吃薯條來補償你,好嗎?”蕾蕾馬上笑了,拉着姑姑的手就回家了。

受姑姑的影響,蕾蕾在成長過程中犯錯了,總能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問題,現在蕾蕾去到哪都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當孩子明白,犯錯時無須受到懲罰,只要在合適的時候道歉並努力作出彌補。

那麼下次,他就不會因為害怕被父母懲罰、羞辱而推卸責任;而會用樂觀的態度,承擔錯誤,改正錯誤,積極解決問題。

美國作家珍妮·艾裏姆説:“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爸爸媽媽,缺少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辦法。”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犯錯,於你,於孩子,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願你能與孩子一路行走,一路犯錯,一路遇見,一路原諒,一路成長,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