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拜登踩着1月6日“國會山暴亂”的一地雞毛匆匆上台,打出“治癒美國”口號,疾呼要“彌合兩黨分歧”“讓美國團結起來”。一年後,美國病癒了嗎?團結了嗎?
拜登在勝選演説中稱,現在正是“治癒美國的時刻”,並向特朗普支持者提出“給彼此一個機會”。2022年1月6日,拜登一反常態,發表了上任以來最尖鋭激烈的主題演講,16次抨擊特朗普“失敗”。特朗普毫不示弱,立馬大辦“拯救美國”萬人集會,回嗆稱拜登“轉移視線”,現政府才是“一場災難”。
2022年1月15日,特朗普在亞利桑那州舉行“拯救美國”集會,對1.5萬多名支持者發表演説,大肆攻擊拜登政府,稱“拜登徹底羞辱了我們的國家”。大家都能看出,驢象兩黨分化對立走向白熱化,“美國反對美國”已成常態。如今的美國,“全面政治危機”舊病未愈,又添“個人威權主義”新疾。
“全面政治危機”舊病
冷戰結束後,美國政治學家福山曾斷言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民主將是所有國家的“必然歸宿”,西方社會在“歷史終結論”中彈冠相慶。
然而之後30年裏,歷史沒有終結,西方沒有勝利,反倒是美國危機愈演愈烈。福山不得不給自己當初的草率判斷找補填坑,不再一味給西方制度唱讚歌,近日更是承認美國政治癒發兩極分化、屢陷僵局,已無法履行基本政府職能。三大舊病始終糾纏着美式體制,束縛住美國發展的腳步。
舊病一:政治制衡自縛手腳
美國國父們設計出聯邦制、代議制、分權制及選舉制等,希望權力之間能夠相互制衡,以野心抵消野心,以利益衝突催生有序民主,從而創造所謂“完美”的政治系統。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美國傳統憲政體制自帶先天性分裂因素,立法、司法、行政以及聯邦、地方等權力缺乏統一領導,非但沒有發揮出體制性優勢,反而各自為政、相互掣肘,連日常決策都難以做出。
一場疫情更是直接撕開美國的遮羞布,權力機構臃腫、低效、無能的一面徹底暴露。在疲軟抗疫政策下,美國確診人數最多、死亡人數最多、日增確診病例最多,淪為全球抗疫頭號失敗國和頭號散毒大國。
2021年7月,美國彭博社發佈“全球抗疫排名”,為了將美國排在第一,不惜將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等要素刪掉,並將執行封鎖和出入境防疫管理政策視為負面因素。進入2022年以來,美國疫情形勢愈發嚴峻,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多次突破百萬、屢創新高。(漫畫 | 劉蕊)
舊病二:兩黨政治高度極化
1796年,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在告別演説中談到,“政黨精神會激起仇恨”。一語成讖,預言了美國的宿命。
自20世紀60年代起,民主、共和兩黨就各自形成了長期穩定的選民陣營和政治主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的鴻溝日漸難以逾越,為了反對而反對、扯皮拉鋸成為兩黨常態。
雙方几乎在所有事務上針鋒相對,每一項國家決策都會遭到另一方及支持者情緒化的抵制。除非仰仗選票優勢,否則美國國會難以通過任何重大法案。
特朗普執政時期,兩黨徹底劍拔弩張,協商議政的合作空間所剩無幾。國會山事件更是直接在兩黨間一掌劈出斷層線,新老總統隔空打起口水仗,毫不掩飾極端對立之態,連虛假的團結都懶得維護、難以維繫。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忙於內鬥,導致政府四分五裂。(漫畫 | 劉蕊)
舊病三:政治行動激進暴力
近年來,民粹主義、反智主義及極端保守主義在美國野蠻生長,“驕傲男孩”、“匿名者Q”等陰謀論團體和暴力極端運動此起彼伏。
疫情成為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催化劑,美國網民被大量灌輸各種虛假信息,保守派對極端思想接受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美國人認為暴力將成為未來幾十年間美國政治的突出特徵。
2021年8月22日,美國極右翼團體在波特蘭市中心集會,過程中與極左翼組織“反法西斯主義運動”等爆發衝突。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民調顯示,三分之二的人對美國民主狀況深感擔憂,認為國會騷亂是“政治暴力日益加劇的先兆”;還有62%的人預計,2024年美國大選的失敗方很有可能發動暴力事件。AXIOS網站民調則顯示,57%受訪者認為未來幾年還將發生“衝擊國會山”類似事件。
“個人威權主義”新疾
“特朗普現象”在2016年美國大選橫空出世,美國保守政治勢力滋生出對特朗普的個人崇拜,“個人威權主義”在美國政壇橫行。
2020年大選,“特朗普主義”餘音繞樑,2021年國會山事件,“特朗普革命”直接掀起血雨腥風,三大新疾在其中發揮了驅動性作用。
新疾一:關鍵選民缺位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曾經主導美國大選風向的中間選民不斷萎縮,中下層選民則大幅膨脹。特朗普利用激進、直白的政治話語,將民粹主義、種族主義和宗教保守主義塞進“美國至上”的外殼,收穫了一大批中下層特別是“老白窮”“紅脖子”狂熱粉絲。
特朗普的“成功經驗”使得共和黨更加迷信民粹主義“靈丹妙藥”和特朗普個人“精神圖騰”兩大法寶,以此凝聚黨內、拉攏選民。可以想象,在這種邪門歪道之下,中間選民將進一步缺失,美國兩派選民將更加水火不容。
種族主義成為特朗普支持者的特徵之一。圖為2021年1月6日國會山事件中,兩名特朗普支持者戲謔般地模仿弗洛伊德被警察“跪殺”場景。
新疾二:政客投機跟風
“國會山風暴”非但沒有將特朗普逐出政治圈,反而激發了粉絲們的“受害者”意識,提升了特朗普在美國政壇的威懾力和凝聚力。如今,共和黨看到“信特朗普者得選票”的利好,不斷加大做“民粹生意”,已然異變為“特朗普黨”。
共和黨現在已經佔據全美50個州中的30個議會多數。不少美媒預測認為,共和黨甚至可能在11月的中期選舉中奪回參、眾兩院。
在共和黨內部,“派系清算”已經開始,所有不跟從特朗普、不質疑2020年大選結果的共和黨人不是遭到猛攻,就是被邊緣化。共和黨高層討好特朗普及其龐大基本盤的投機行為成風。美國政治邏輯已經向威權主義和剷除異己墮落,背離了選舉政治和權力制衡的初心。
2022年1月,全球最大的公關諮詢公司愛德曼發佈《2022年度愛德曼信任晴雨表》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達91%,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美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僅為39%,中美民眾信任差值創歷史新高。
新疾三:身份認同分歧
在政黨利益糾葛和兩黨權力爭奪的衝突對抗中,美國民眾逐漸被圈入特定政治信息的專屬“繭房”。
比如同一場“國會山風暴”,左翼稱之為“未遂的政變或暴動”,右翼則認定是“失控的騷亂”。“我是美國人”的身份認同裂痕難補,黨派分野也進一步滑向“我支持特朗普”“我不支持特朗普”這樣的身份認同對抗。
在如此激烈的身份認同分歧之下,甚至已有學者開始討論“美國會不會爆發第二次內戰”。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提出,權力永遠屬於人民,各國人民都有權建立他認為最能幸福生活下去的那種政體的政府。
華盛頓恐怕沒有想到,二百年後的美國人正面臨疫情肆虐、通脹高企、社會分裂等多重危機,更沒有想到,自己的接班人們沉迷於政治操弄和權力爭奪,完全忘了“民有、民治、民享”。在“全面政治危機”與“個人威權主義”舊病新疾雙重作用下,美國這個曾經的“天選之子”早已淪為“泥足巨人”。
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在美國國會大廈前立起絞刑台,冥冥中似乎預示着美國民主的命運。
拜登上台一週年,世人真切見證了美式民主不斷沉淪的過程。正如紐約時報所説,如今的美國,“每天都是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