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與19個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在意大利首都簽署了《羅馬宣言》,規定雙方停止一切敵對行動,不能將對方視為“對手”。當時,人們將這份宣言視為,美俄(蘇聯)之間持續57年的地緣政治競爭結束的標誌。
後來發生的事證明人們屬實想多了,沒過多久美國就開始推進北約東擴,將軍隊部署到了俄羅斯家門口,《羅馬宣言》名存實亡。
俄媒《消息報》近日報道稱,俄國防部副部長亞歷山大·福明表示,新質量條件下的《羅馬宣言》仍具有約束力。
福明的態度很好理解,即希望北約能和美國坐下來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烏克蘭和北約東擴等問題。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雙方互相敵視、暗中調兵遣將,做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樣子。
與俄官方之前動輒給予軍事反擊的言論相比,福明的態度明顯温和了許多。原因很簡單,北約國家近期藉着烏克蘭局勢,接連多次往東歐、波蘭的海和黑海沿岸國家增兵,用福明的話來説就是“北約磨刀霍霍,正為戰爭做準備”。俄方不願看到局勢失控,進而引發美俄之間的直接衝突。
當然,福明話裏還有一個隱藏信息,就是在與北約的對抗中,俄羅斯處於下風。
俄羅斯能夠用來反擊北約的,只有一個軍事手段,俄方往俄烏邊境增兵、在白俄領空保持穩定軍事存在是典型例子。然而,除此之外,俄羅斯似乎並沒有其他手段。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不同,厲兵秣馬只是其中之一。驅逐俄派往美國、北約乃至其成員的外交官,對俄羅斯及其盟友發動一輪接一輪的經濟制裁,暫停與俄天然氣合作等,才是北約的底牌。
這種全方位、深層次的打擊策略,即便俄羅斯家底再厚也撐不了多久,因為俄羅斯經濟結構單一且內需不足。既然不能跟北約硬碰硬,福明提到了俄外交部於本月中旬提交的“安全保障協定”草案,對北約提出了以下要求。
北約和俄羅斯不能在可攻擊到對方的區域部署中短程導彈,34年前美蘇領導人簽訂了《中導條約》,規定雙方以後不能研製和部署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陸巡和彈道導彈。兩年前美國宣佈退出條約,俄羅斯緊跟着表示暫停履行。
美國不想遵守條約的原因很簡單,由於中短程導彈速度快,留給對方的反映時間很短,美蘇出於自保才選擇放棄這股力量。
而今不一樣了,美國已建成全球最完善的反導體系,俄羅斯卻毫無進步,安保協定的出現正是為了維持美俄之間的平衡。
以1997年5月為截點,北約不能在自此之後加入其組織的國家部署兵力,在此之前已部署的兵力不能再增加。這招主要是為了將北約力量排除東歐,因為波蘭、立陶宛和捷克等國都是在1997年5月之後加入北約的。
北約不能吸納烏克蘭成為成員,並停止東擴等。相較於前兩個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本條前半句美國或許真能做到。烏克蘭加入北約這事美俄雙方互相爭論了很長一段時間,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北約,還是俄羅斯,都認為烏克蘭不具備加入北約的可能性。不過後面那句“停止東擴”,美國肯定不同意。
美軍能入駐歐洲國家,靠的不是其實力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被駐軍的國家有需求。這裏的需求説直白點就是擔心俄羅斯突然對其發起攻勢,畢竟當年沙俄或蘇聯的做法給波蘭、捷克等國留下了心理陰影。
為此,美國只有不斷東擴、激化地區矛盾,才能為駐軍找合理藉口,讓北約停止東擴不現實。
在北約佔據上風的前提下,俄羅斯希望與其協商解決問題的想法太美好。即便北約其他成員同意,美國也不會同意,因為東擴是北約存在的根本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