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體育場館資源配置難題

  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日前發文,支持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這將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

  近年來,隨着體育強國建設的推進,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數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持續增加,人民羣眾通過健身促進健康的熱情日益高漲。但不得不説,體育場館供給不足、預訂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比如,很多大型體育場館建在郊區,餐飲等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場館的吸引力。部分場館受資金和條件所限,適合開展的運動項目較為單一。以羽毛球為例,單塊場地要求四周2米、上空9米以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加上容納人數少,基於運營成本的考慮,羽毛球場地供給不足,常常一地難求。

  又比如,一些體育場館建設資金投入不少,但陷入外觀配置“高大上”、羣眾“用不上”的境地。巨大投入的同時也需高昂的管理維護成本,這些場館除了承辦大型商業活動,免費或低價開放難得一見,造成資源浪費。

  此外,體育場館預約規則不合理、系統設計不完善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健身場館的“預訂難”。

  各地除了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要加強管理運營,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的體育消費需求。

  應加強公共體育場館建設,充分利用城市空間,多建小而實用的場館和設施,側重實用功能,保證開放率。同時,可以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領域,建設體育設施,提供體育服務。

  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開放學校體育場等運動場館,方便周邊居民鍛鍊健身,實現體育資源共享共用,豐富體育場館供給來源。

  同時,場館運營方要加強管理,優化預約規則,提升場地利用率。例如,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節假日等集中爆發需求節點,提前預判,科學應對。(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朱雙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34 字。

轉載請註明: 破解體育場館資源配置難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