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代美國,成歐盟最大貿易伙伴,特朗普政府孤立打壓中國,最後受害的是誰?

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當前,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和貿易在市場需求和前景信心兩個層面上遭遇嚴重衝擊,衰退和低迷恐將隨着疫情的蔓延而持續影響世界經濟的信心。國際機構普遍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規模恐將陷入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衰退。同時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思潮也隨着疫情的衝擊而不斷上揚。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幽靈正在顯現,國際貿易的自由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和歐盟則向全球經濟和貿易體系不斷注入正能量,發揮建設性的積極作用。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7月中國與歐盟27國的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3287億歐元,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增長達4.9%,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在同一時期,歐盟對外出口和進口則分別下跌了12.2%和13.1%。可以説中歐貿易的潛力和韌性在疫情大考面前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也成為歐盟對外貿易乃至全球貿易中的亮點。

中國取代美國,成歐盟最大貿易伙伴,特朗普政府孤立打壓中國,最後受害的是誰?

自2004年以來,歐盟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長期是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每天的貨物貿易量就可達10億歐元。疫情暴發以來,中歐雙方均高度重視維護和穩定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緊密聯繫以及全球貿易的自由、開放與便利。為此中歐領導人進行了高屋建瓴的政治引領。在6月舉行的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和9月舉行的中國、歐盟和德國三方領導人峯會上,雙方領導人都高度關注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促進雙方擴大市場雙向開放,深化雙方在貿易、投資、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在中國與歐盟及各成員國相關部門的緊密磋商和協調下,中歐雙方為疫情背景下儘快激活和恢復生產、物流、貿易以及商務往來進行了大量便利性工作,雙方在工作層面建立的有關貿易海關便利化溝通機制得以順利運行。

與此同時,新技術和互聯互通手段也在中歐恢復經貿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跨越歐亞大陸的中歐班列相較於海運和空運有其獨特優勢,在疫情暴發後中國與沿線國家鐵路部門通力合作、主動作為,推動中歐班列在運送抗疫物資、保障產業鏈上下游供應中發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使其成為沿線國家抗擊疫情和復甦經濟的“生命線”。今年1-8月,中歐班列去程開行2845列,運送25萬標箱,重箱率達99%;回程開行2421列,運送21萬標箱,重箱率達85%,8月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247列、發送貨物11.3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2%和66%。從長春到德國不萊梅的“奧迪專列”只需兩週時間,就可為德國車企源源不斷地提供中國優質配件,保證其生產供應平穩有序。

在穩供應、保互助的同時,中歐之間還在深化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拓展經貿合作新增長點上不斷髮力。在9月舉行的中國、歐盟和德國三方領導人峯會期間,中歐雙方簽署了宣佈《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在雙方市場上保障對方100種地方特色農食產品的合法利益,也意味着地理標誌規則在中歐雙方之間的相互確認和不斷接軌。這是中歐經貿關係向着不斷提高規則性、規範性,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方向努力的重要體現。中歐雙方領導人還確認了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其將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雙邊投資協議,促進全球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兩大市場實現雙向投資便利化和投資方權益保護,對於全球貿易和投資體制也將起到巨大的塑造和支持作用。此外,中歐還決定打造中歐綠色合作伙伴、數字合作伙伴關係,拓展經貿合作的新疆域,促進雙邊經貿關係朝着相互依託、不斷深化、互利共贏的正確方向不斷髮展。

中國與歐盟是全球兩大力量和兩大市場,雙方的繁榮和發展均離不開經濟全球化的穩健運行、多邊主義的持續性和有效性以及全球貿易、投資、金融體制的開放包容,而雙方經貿關係的穩定發展和雙方市場的開放性和便利性,其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巨大支持。而中歐更有共同責任支持自由貿易、多邊主義,抵制單邊主義、貿易霸凌和貿易保護,促進全人類在疫情巨大挑戰面前攜手應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取代美國,成歐盟最大貿易伙伴,特朗普政府孤立打壓中國,最後受害的是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