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有些人聽了估計會不以為然,認為老人的話屬於迷信,然而,雖説老人説的不一定都是對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一輩人説的話大部分總被行差踏錯的晚輩們發現確實是有些道理,不能完全不信,因為很多都是無數前人口口相傳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就像“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這一句老話,聽起來似乎“神神叨叨”的,但是其背後卻藴含了符合科學的道理。
正所謂數九寒天,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寒冬臘月,那麼“人怕臘月生”這句何解?
其實在古代人們總結出來二十四節氣,其中一年有兩個極端,一個叫三伏天,另一個叫三九天,三伏天這個詞彙大家比較熟悉,因為每年夏季這個詞彙會頻繁出現在人們眼前,而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人們卻不怎麼關注了,因為都窩在被子裏呢。
過去,在生產力和技術落後的時代,寒冷的臘月對兒童和老人來説往往非常困難,因為臘月基本上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人怕臘月生”反映的其實是一種心酸。在古代,可沒有現在反季節的蔬菜,而且在幾乎沒有物流的環境下,農民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們能吃的食物不過是醃菜和臘肉。從現代的觀點來看,與新鮮食材相比,這些食材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因此,臘月出生的孩子,在這個寒冷的季節對孕婦和孩子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冬天,如果不提前準備過冬的食物,那麼很容易餓死。
此外,在古代冬季,除了朝廷官員、地方官僚和地主,窮人沒有適當的取暖措施。因此,在營養不足、防寒條件差的情況下,冬季出生的新生兒存活率很低。而且,以前對兒童的養護還不如現在發達。在那個時候,孩子們能否活下來取決於天意。如果此時出生的孩子,很容易因感冒等各種問題死亡,或留下病根。所以,據説他們最怕生在臘月。此外,古人認為,冬天乃是萬物蕭條的時期,這個時期出生的孩子在命格上會有所虧欠,屬於不太好的範疇。
相對臘月生,可能“又怕臘月死”這一句更加顯得心酸了,因為所謂的怕,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老人們在這個季節會擔心自己的過世,這會拖累家人。因為農曆臘月已經快到年底了,在我國這個時候幾乎家家户户都要買年貨準備過年了。尤其農村的家庭,一年的積蓄基本上都花在這上面了。
如果老人此時去世,那麼將會有大量的喪葬支出,因為國人的傳統是孝字,無論如何也不能在這時期對老人有所虧欠,所以只能拿買年貨花錢給死者來組織葬禮,這大大增加了負擔。因此,一般都希望老人能過完農曆新年,因為過年後季節開始好轉時,他們也能更好地過上健康的生活。因此,農曆新年對一個家庭來説其實也是一個檻。
先説“人怕臘月生”。
再説“又怕臘月死”。時至今日,很多地方依舊有臘月裏不能説不吉利的話語的傳統,很多關於臘月和正月裏討吉利的習俗依舊受很多人尊崇。而臘月裏有人去世,對於這個家庭來説,無疑是一個很不吉利、很不好的兆頭——畢竟,最大的不吉利就是辦喪事。因此古人認為,臘月裏死人是很不好的。
此外,在過去,臘月裏有人去世,就要舉辦葬禮而後安葬。而葬禮以及安葬活動,需要親戚鄰里幫忙。數九寒天,而臘月又接近年關,這個時候基本上有錢都是要置辦年貨的,如果老人去世的話,那麼就只能用錢來給老人辦葬禮,所以年基本都過得不開心了。動員親朋幫助自己幫忙安葬,無疑是很虧欠人情的。
此外,還有第三大因素:在過去,對於窮人來説,過年又叫“年關”,很多窮人會被債主追債上門,甚至需要出去躲債。比如《白毛女》裏面,楊白勞就因為還不起黃世仁的高利貸而出門抵債,最末還被迫把女兒喜兒抵給了黃世仁。對於多數窮人來説,臘月裏需要籌備過年,以及還債、繳納地租,面對資金匱乏的情況,而辦喪事也需要一大筆開銷,這對窮苦家庭來説,更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因此,古人認為,臘月死人是極大的麻煩。
在當下,隨着社會的進步發達,尤其是科技的帶動,很多讓古人感到頭疼、難以解決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因此,不論是臘月裏有新生兒出生,還是臘月裏有人故去,都不會在原本悲喜的情緒上有任何影響,而文中提到的俗語也只能作為了解古代民間文化的又一途徑。
從這句話裏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心酸,不過這也往往成了過去式了,在現在這個社會里,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所以對於這樣的現象也是越來越少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