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22年9月6日,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調研。樓陽生指出:要拓寬思路、創新機制,進一步明確核心區、聯動區、協同區功能定位,推動三區錯位發展、聯動發展、一體發展,讓航空港區優勢更優、優勢長優,打造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
樓陽生書記重提中原經濟區,意味深長。這是六年來河南最高領導人再次談及中原經濟區。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8月,時任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也是在鄭州航空港區指出: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航空港實驗區應當在全省“穩中求進”“四個強省”建設中進一步發揮作用,強化龍頭,提升地位,以自身的發展提升對全省經濟轉型發展的引領作用。
中原經濟區曾是河南曝光率最高的熱搜詞,但隨着中原城市羣的謀劃和規劃制定,中原經濟區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公開場合很少再被提起。這與全國區域發展導向由“經濟區”轉向“城市羣”有關,不足為怪。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現在重提中原經濟區,提醒和啓示我們要歷史地看問題,着眼大局看問題,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一)重新認識中原經濟區的歷史價值和作用
新世紀以來,我國區域發展和競爭是圍繞改革與發展兩條線索或兩個方面展開的。先説改革這條線。表現為劃定一定區域,設立各種類型的綜合改革試驗區(綜試區),從經濟、社會、城鄉關係、土地開發和環境保護等領域推進改革,形成配套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變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觀,為全國性的體制改革提供經驗。2005年6月,國家批准上海浦東新區為第一個綜改區,之後,陸續批准設立天津濱海新區、成渝統籌城鄉綜改區、武漢“兩型社會”綜改區、瀋陽新型工業化綜改區、山西資源型經濟綜改區等。河南先後獲批的此類綜試區有: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直至今日,設立綜試區的改革仍在推進中,其作用不可小覷。
圍繞發展這條線,則經歷了由設立經濟區到發展城市羣,再到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的轉變。
(1)設立經濟區。設立經濟區,是為了探索如何打破行政區劃的阻隔,用區域經濟的理念和辦法組織經濟活動,實現要素流動通暢,減少商務成本。2008年2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最早獲批,之後,國務院下發《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先後批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2012年11月,批覆《中原經濟區規劃》。
(2)推動城市羣發展。十八大後,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思路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市羣發展。2014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台,明確“以城市羣為主體形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2015年3月,國務院批覆《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規劃》。2016年12月,批覆《中原城市羣發展規劃》。2018年1月,批覆《關中平原城市羣發展規劃》。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3)培育現代化都市圈。實踐證明,城市羣一般由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大中城市組成,只有培育好龍頭,才能推動城市羣一體發展、整體發展。2019年2月,國家發改委出台《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城市羣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都市圈是城市羣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要求“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羣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去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已先後批覆了南京、長株潭、福州、成都、西安、重慶六個都市圈。
綜上,中原經濟區是我國區域發展與競爭在中原地區的表現形態,其謀劃、獲批與建設,有其歷史淵源和現實價值。中原經濟區由河南省主要推動,但並不專屬河南,而是屬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五省份。其戰略定位,如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 、“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等,以及 “打造核心發展區域”、“構建‘米’字型發展軸”的空間佈局,至今仍是河南和中原地區發展的重要原則和指導方針。可見,中原經濟區是一種客觀存在,不可能過時,區域發展宏觀指導方面的調整變化,並不否認其存在的客觀性和價值。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要求“打造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契合發展潮流,符合河南實際,體現了尊重歷史、尊重規律的求實精神,很有深意,值得點贊。
(二)重新認識中原城市羣與中原經濟區的關係
一般認為,中原城市羣與中原經濟區是傳承關係,是可以替代的。其實不然。
範圍的異同。中原城市羣,是在中原經濟區基礎上設立的,但並非原封不動照搬。中原經濟區的範圍包括河南全省及山西、河北、山東、安徽部分地區,涵蓋5省30個地級市及3個市轄區、縣。中原城市羣,包括了中原經濟區涵蓋的大部分區域即五省30個城市,但未再把安徽淮南市的鳳台縣、潘集區,山東泰安市的東平縣規劃進來。在規劃範圍上,中原城市羣與中原經濟區有一定差異。
定位的異同。中原經濟區戰略定位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三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中原城市羣的定位是: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兩個規劃的相同之處,是都強調了該區域“全國經濟增長極(板塊)”的地位和作用,但由於規劃出台的背景不同,二者的定位有明顯差別,前者更多強調發揮區域特色和優勢,以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後者則突出城市功能發揮和貫徹創新、開放、綠色新發展理念。
空間佈局的異同。中原經濟區的空間佈局,是形成“一核四軸兩帶”放射狀、網絡化發展格局。中原城市羣的空間佈局,是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網絡化空間格局。
二者都突出“一核”,但“一核”的範圍有別,前者指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 許昌、漯河、濟源 9 市,後者指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4市組成的鄭州大都市區。二者都強調“四軸”,沒有差異。前者的“兩帶”,指沿邯長—邯濟經濟帶、沿淮經濟帶;後者的“四區”,指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相對“兩帶”,“四區”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拓寬了。
比較中原城市羣與中原經濟區的關係,可以看出,設立中原經濟區,是立足破除行政區劃對經濟要素流動的制約,推動以河南為中心、涵蓋周邊四省部分區域的中原地區之間緊密協同,推動“三化”協調發展,彰顯區域優勢,為全國大局做出積極貢獻。發展中原城市羣,體現了以城市羣為主體形態,推進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以及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顯然,二者是功能互補的關係,不是後者替代前者的關係。中原經濟區規劃的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功能、“三化”協調發展任務、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點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傳承創新華夏曆史文明的職責等,都仍然存在,不能忽略和放鬆。
(三)重新認識中原經濟區對河南和中部乃至對全國的意義
謀劃中原經濟區是河南省委的歷史性選擇。當時的情況是,河南周邊省份都已經有了國家戰略,在全國格局中有了清晰的區域符號。河南怎麼辦,選項有三個:中原城市羣“三化”協調示範區、中原新型城市化示範區、中原經濟區。比較而言,中原城市羣“三化”協調示範區,工作基礎好,但區域範圍只有河南9個城市。中原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除了範圍仍然偏小外,內容比較“單”,難以破解河南“錢從哪裏來,人往哪裏去,民生怎麼辦,糧食怎麼保”的四難。河南省委最後選擇了中原經濟區方案。中原經濟區具有相對獨立、特徵明顯、內在聯繫緊密、綜合承載作用強等特徵,特別是能凝聚起河南一億民眾的意志,產生全局性的影響。設立中原經濟區,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與支持。2011年1月22日,温家寶總理在河南調研時指出:“河南是中國的縮影,也象徵着祖國的發展。我對中原經濟區建設、對河南發展寄予厚望。河南這塊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夠通過中原經濟區的帶動煥發青春。”經過各方面努力,國務院於2011年9月28日下發《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建設中原經濟區成為國家戰略。這是河南省委高瞻遠矚做出的重大歷史抉擇和歷史性貢獻。
中原經濟區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帶動性巨大。十年來,河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追根溯源,今日河南的好形勢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中原經濟區的策劃和推動。譬如,鄭州航空港貨郵吞吐量在全國民用航空機場排名由十年前的20位升至第6位,鄭州航空港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鄭州航空港經濟實驗區的賦能助力,而鄭州航空港經濟實驗區則是中原經濟區的伴生物,是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戰略突破口提上日程的。譬如,中原城市羣,作為涵蓋河南等五省的全國性城市羣,是中原經濟區的邏輯延伸和翻版。還譬如,鄭州2016年經濟體量僅列全國第18位,卻能躋身八個國家中心城市之列,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鄭州是全國七大國家級城市羣之一的中原城市羣的首位城市,全國發展全局和未來走向,需要鄭州有更大的擔當。今年上半年鄭州經濟總量已位列全國第14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對鄭州賦能巨大。還應承認,中原經濟區規劃的戰略定位和空間佈局,對河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作為中原經濟區首要定位的“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一直是河南發展的重要遵循和努力方向。由此得出結論,謀劃中原經濟區不是一般的決策,而是關係河南發展全局和未來的開山之作,奠基之作。
中原經濟區對中部崛起和完善全國區域佈局功不可沒。從促進中部崛起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確定中部地區定位是 "三基地、一樞紐",即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可見,中原經濟區關於“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等戰略定位,與中央促進中部崛起的方略完全一致。從實際情況看,沒有在中原經濟區基礎上謀劃的中原城市羣,就沒有中部“一南一北”兩大城市羣的戰略組合和協同推進中部崛起的態勢。從全國區域佈局看。《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提出,中原經濟區作為國家層面重點開發區域,位於中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橫軸和京哈京廣通道縱軸的交匯處,包括河南省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羣部分地區,應成為支撐全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板塊。2013年9月10日,時任河南省省長謝伏瞻出席中原經濟區首屆市長聯席會議並致辭指出:建設中原經濟區是國之方略。中原經濟區是全國極具發展潛力的區域,在國家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十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原經濟區作為全國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空間樞紐,與“環渤海”、“長三角”、“海西”、“珠三角”等經濟區遙相呼應,將中原經濟區納入國家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對完善我國區域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我國新時代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中原崛起是一部恢弘的史詩,中原經濟區是這部史詩雄渾壯美的樂章。實踐已經證明,今日中原之出彩是中原經濟區的歷史迴響和現實映照。我們相信,在促進中原崛起、中部崛起以及實現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原經濟區必將持續釋放璀璨的光芒,發揮獨特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來源:頂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