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貧縣”的駐村日記|龔忠瓊:忘不了那頓大山裏的盒飯,更忘不了樸實真誠的“民言”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整理
日記作者:龔忠瓊 宜賓市屏山縣龍華鎮人民村村委會副主任(原龍溪鄉新勝村文書)
荒涼的山路
2019年4月,這是我擔任龍溪鄉新勝村文書的第一個月,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常住人口不到600人的小山村,駐村工作隊加村常職幹部人數可達10人之多。
全村共5個村民小組,平均一個小組都有兩個工作隊員聯繫、幫扶。其中,從基層工作做起紮根龍溪20多年的老鄉長田天忠、龍溪鄉現任鄉長陳明科兩人擔任隊長,隊員有最擅長處理村民各種矛盾糾紛的副隊長李良平、能從最小細節發現村民需求的劉道英主任
、總是把貧困户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的宋英主任、我們當中用電腦最順溜的隊員凌興等。當時,村支部書記餘安貴是鄉紀委副書記,在基層工作近30年,可謂是集合的全鄉最全面、最優勢的力量到了我們村。
這樣的力量也讓我想到,在全國脱貧攻堅工作緊迫的形式下,新勝村---這個全鄉唯一的一個較大非貧困村的扶貧工作有多麼嚴峻。在這麼多領導的帶領下,我這個初出牛犢踏上了新勝村扶貧路的第一步。
4月中下旬,根據縣鄉的安排,各村工作隊需對全村農户在2018年冬至2019年春栽種了幼林茶和食用竹的進行驗收上報,以便後期縣上核查後對農户進行補助,這就意味着我們村工作隊要全員出擊了。
在村辦公室
按照前一天田書記在村工作會上的安排,驗收從後山至前山,先遠後近的順序。2019年4月25日,早上八點半我們全體隊員已到達新勝5組帶路的舒伯伯家。6名女隊員、4名男隊員清一色的長衣長褲加運動鞋,帶上水和捲尺兵分兩路,説幹就幹,直奔山林。
新勝村4、5組是整個龍溪鄉出了名的老高山,但也正是因為山高地廣很適合茶竹等產業的發展,所謂靠山吃山才養育了我們這羣大山裏的兒女。食用竹的栽種都是在大山深處的,需要步行近2個小時才能到達驗收點。加上山林裏的路都很荒涼,需要邊走邊找邊清理,還要用對方法:坡高就用爬的,狹溝就用跳的,遇攔木或翻或鑽。到達目的地時,已經快11點了。沒有歇一歇的想法,清邊界、拉捲尺、做標記、記數據,穩條不亂的進行逐户驗收。
給村民送去資料
下午2點左右,雖然我們都飢腸轆轆,但還是在互相的鼓勵下,堅持把山上驗收完。在準備回去時,村民單嬢嬢揹着背篼向我們走來了。一邊説着:“做好了午飯卻等不到你們回來吃,知道你們怕來回耽誤時間,真的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才能有這麼多的好乾部來幫助我們脱貧,為我們老百姓服務,事事以我們為先,我們也不能讓你們捱餓呀。‘’單嬢嬢給我們帶來了自熱盒飯,這是她兒子買來給她採茶時當午飯的。“做好的飯菜背上來怕灑也怕冷了,這個挺方便還能吃上熱乎的,就是分量有點少你們將就吃點。”一邊説一邊就把已經加熱好的盒飯遞到我們手裏。此時我們變得詞窮,除了連聲感謝,其他的客套之語如鯁在喉,説不出來。可這一餐對我們來説一點都不將就,更甚者可以説是我吃過的最奢侈的盒飯。因為它是有温度的、懂人心的盒飯。
驗收工作完成的很順利,扶貧工作在有進行,困難在一個個解決,成效在一點一點顯現,村民生活在一天天變得更好,我的信念也在不斷地加深:依靠政策,服務百姓。
我忘不了那頓大山裏的盒飯,更忘不了那段樸實卻真誠的“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