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不是“後花園”,應是“百花園”

南太不是“後花園”,應是“百花園”

在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中國企業正在為當地民眾修築一座便橋。新華社發(中國中鐵一局供圖)

近期,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地區外交動作頻頻。自中國和所羅門羣島簽署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的消息發出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大肆抹黑中國與南太島國合作,不斷對所羅門羣島及其他南太島國施壓糾纏。

如同美國把拉美當成自家“後院”一樣,澳大利亞有樣學樣,把南太平洋地區也當作自家“後院”,不許他人“染指”,拉攏盟友對抗中國,欲將南太變成地緣政治博弈場。然而,南太絕不是誰家的“後花園”,而應是開放合作的“百花園”。尊重南太島國主權和發展意願,秉持開放態度開展多方合作,真正助力南太島國發展振興,才是國際社會應擔的道義與責任。

澳在南太“圈地”由來已久

近幾個月來,澳大利亞對南太平洋島國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關心”。

在中國和所羅門羣島開展正常交往合作期間,澳大利亞一些政客歪曲臆測中所警務合作內容,鼓譟所謂“中國軍事威脅”,阻撓中所兩個主權國家推進安全合作。4月中旬,中所正式簽署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後,澳政客反應激烈,無端指責抹黑中所安全合作“缺乏透明度”,並向所羅門羣島持續施壓。時任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高調散佈所謂“中國在所建立軍事基地”的謠言,妄稱中國此舉將觸及美國和澳政府的共同“紅線”。時任澳大利亞工黨影子內閣外長的黃英賢也稱,中所簽署安全協議,是“二戰以來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地區外交政策的最嚴重失敗”。《華盛頓郵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黃英賢此語暗含政治預設,即所羅門羣島的外交政策是澳大利亞的責任。這種預設可能會激怒南太平洋地區的領導人。

在隨後的澳大利亞大選期間,對南太地區的外交表態成為澳大利亞政黨表演的關鍵點。據英國《衞報》報道,4月底,澳大利亞工黨宣佈一項新的競選承諾,稱將在未來4年內增加對太平洋國家和東帝汶的發展援助,以“恢復澳大利亞作為首選合作伙伴的地位”。該計劃名為援助,但其詳細內容包括向太平洋地區工人提供農業簽證,以緩解澳大利亞自身的農業工人短缺問題。該計劃甚至還包括一項每年800萬美元的“宣傳資金”,用以“將澳大利亞的形象、價值觀和利益投射到印太地區”。

5月26日,就在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展開南太之行的同一天,剛剛就職澳大利亞新任外長的黃英賢也開始對南太多國進行訪問。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稱,黃英賢首先到訪斐濟,在那裏公開宣揚要維持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6月1日,黃英賢又到訪南太島國薩摩亞和湯加,彭博社稱,此行是澳大利亞擴大外交存在的表現。6月17日,黃英賢訪問所羅門羣島,與該國總理索加瓦雷舉行會晤。路透社稱,該行程出於“對中所安全協議地區影響的擔憂”。

和近期的熱情“關切”不同,此前,澳大利亞對南太平洋島國的訴求壓根不“上心”。澳大利亞和英美兩國就核潛艇軍事協議舉行秘密談判時,並未提前與太平洋國家就核擴散風險進行討論。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稱,索加瓦雷據此駁斥了澳大利亞對中所合作“缺乏透明度”的無端指責,並暗示了澳大利亞對太平洋國家態度的虛偽性。

“後花園”心態暴露殖民思維

正如美國把美洲當作“美國人的美洲”、把拉美視作實施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戰略後方,在澳不少政客眼中,擁有獨立主權的南太平洋島國顯然也是澳大利亞的“地盤”。前任澳內政部長安德魯斯今年3月接受澳媒採訪時曾直白地説,南太島國是“我們的地區”,所羅門羣島和中國的合作發生在澳大利亞的“後院”。該言論遭到索加瓦雷強烈批評,他表示,“後院”是放置垃圾的地方,該用詞是對主權國家的冒犯和居高臨下的表態。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對本報記者表示,澳大利亞近期對南太島國進行的一連串動作,背後打的是三個“算盤”:一是為了“對沖”中國與南太島國開展合作交流的影響力;二是為了“修補”前任澳政府對南太地區的忽視,固化澳對其周邊地區的掌控力;三是為了和美國等盟友動作保持一致,把南太島國限制在“澳大利後院”這一戰略定位上,阻止任何外界勢力介入。

澳大利亞防務和政治問題分析師薩米德·巴沙日前發文指出,澳大利亞尚未擺脱殖民心態,根深蒂固的偏見和冷戰思維使澳大利亞無法看到太平洋島國發展的大局。其在南太施加影響力的方式只有象徵性的姿態和微量的投資,而不是更切實的行動,未能關注島嶼鄰國在經濟、氣候、基礎設施和防務方面的實際需求。

“澳大利亞多年來在南太平洋地區橫行霸道。澳新任外長黃英賢一邊説着太平洋島國應自己決定自己的安全,一邊又敦促它們考慮中國安全提議的‘後果’。澳大利亞譴責所羅門羣島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是在跨越地緣戰略紅線,就像一名訓斥下級不服從命令的美國代理治安官。”薩米德·巴沙表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所長藍建學對本報記者指出,澳大利亞試圖把南太平洋地區當成自己的“勢力範圍”或“自留地”,希望在這些島嶼國家頤指氣使。換言之,澳圖謀以宗主國自居,接管周邊南太平洋國家的內政外交,模仿美國在拉美地區的行徑,大搞澳版“門羅主義”,禁止它們和中國進行正常交往合作。

“澳大利亞實行的是非常典型的恃強凌弱的脅迫外交。近年來,澳以能為美國推進所謂‘印太戰略’鞍前馬後效勞為榮,將太平洋地區當作遏壓中國的舞台,為美國火中取栗,內心也盤算着如何借美國之手獨霸南太地區。”藍建學説。

南太應成為合作“百花園”

蠻橫霸道在南太平洋註定沒有市場,友好合作才是南太島國的普遍期待。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近日在推特上表示,“斐濟不是任何人的後院——我們是太平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最關心的不是地緣政治,而是氣候變化。”王毅訪問南太期間,瓦努阿圖總統摩西高度贊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為各國人民不分種族、國籍、階層,都應平等享有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權利。基里巴斯總統也強調,島國有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的權利。

“南太地區需要相互尊重、開誠佈公、平等相待的對外合作關係。南太國家領導人多次公開表示,中國是唯一真正平等對待、尊重他們的大國。太平洋足夠寬廣,容得下中國、澳大利亞等國與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合作。”藍建學表示,南太地區應真正實現澳政客只掛在嘴上的“自由、開放、包容”。在這裏,大國與小國應該一律平等相待,消除形形色色的殖民主義殘餘和‘地頭蛇’惡霸的高壓。太平洋島嶼國家有權與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開展合作。

許利平指出,南太平洋島國大部分是欠發達國家,且有“小島嶼、大海洋”的地理特徵,即陸地面積非常狹小、海洋麪積十分廣闊。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些國家受氣候變化影響深刻,時常遭受氣候災害威脅,發展具有極大脆弱性,因此非常需要外界的援助。但與此同時,這些國家有自主發展需求,尤其在安全議題上,南太島國有通過太平洋島國論壇形成共識的傳統。太平洋島國論壇規定,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出於自身安全的需要,有權決定單獨或者聯合他國來行使安全權。

“南太島國擁有發展和安全自主性。他們不認為澳大利亞是唯一的夥伴,而是希望同中國等其他國家也開展合作。不過度依靠某一個國家、實現廣泛合作,這符合南太島國的發展需求,也有助於南太地區的發展振興。”許利平説,“南太不是地緣政治的博弈場,而是各方攜手合作、推進實現聯合國2030年發展目標的重要平台。”

藍建學指出,南太島國普遍經濟體量小,人口規模小,自然條件有限,經濟、科技、衞生水平較低。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政治緊張更暴露了他們的發展缺陷。澳大利亞應思考如何與中國等大國務實合作,共同幫助小島嶼國家解決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生態脆弱、發展治理等痛點、難點問題。南太地區需要的是外部不帶地緣政治目的、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實質性援助,幫助其應對疫情、復甦經濟、保持穩定。

“南太地區不應淪為某個國家圈起來的‘後花園’,而應擺脱孤懸海外的不利局面,回到亞太大家庭中,成為世界的‘百花園’。平等是島國之間長期秉持的‘太平洋方式’核心理念之一。歷史上,飽受殖民者、宗主國掠奪侵害的島國渴望被大國真正平等對待,而不是頤指氣使地提供‘施捨’。”藍建學説。(本報記者 林子涵)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6月25日第06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46 字。

轉載請註明: 南太不是“後花園”,應是“百花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