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

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從國家制度層面明確了標準化工作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戰略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內容。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是其部署的七大任務之一。本期智庫圓桌邀請專家圍繞產業標準化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主持人

經濟日報社編委、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院長 孫世芳

標準化迎來全面提升期

主持人:標準化對產業發展有何影響?應從哪些方面提升標準化水平以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劉洪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司長):標準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產業核心競爭力乃至綜合實力的強弱,先進、科學的標準體系已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一是標準化有利於提升產業技術創新水平。標準作為戰略性創新資源,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轉化載體,成為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應用的橋樑,進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二是標準化有利於增強產業穩定性。標準能夠有效避免技術層面的安全風險,提高運行層面的操作效率,降低經濟層面的生產成本,進而獲得產業發展的最佳秩序,保障產業可持續發展。三是標準化有利於促進產業相互融通。標準能夠在產業鏈上中下游配套協作、產業間融合發展中起到潤滑劑作用,提高產業自主性和可控性。四是標準化有利於推動產業國際化發展。通過採用國際標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等方式,推動中外標準協調兼容,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有助於我國產品和服務進入國際市場,提高產業國際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標準化事業發展迎來全面提升期。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發佈國家標準4.1萬餘項,行業標準7.6萬餘項,地方標準5.4萬餘項,公開的團體標準3.3萬餘項,企業標準超過215萬項,形成了覆蓋農業、工業、服務業各領域的標準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比如,在農業標準化方面,發佈實施3700餘項國家標準,進一步加強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管理,建設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4600多個,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工業標準化方面,大力實施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以及新材料標準領航行動計劃,發佈實施16000多項有關國家標準,積極推進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與化解產能過剩標準支撐工程等重點工作,發佈實施350餘項節能國家標準,110餘項能耗限額國家標準。

在服務業標準化方面,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日漸完善,發佈實施國家標準近4000項,覆蓋金融、商務、物流、快遞、旅遊、文化、體育、養老、家政等諸多領域,對規範服務業發展,提升服務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着科技進步和產業變革深度發展,特別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新興、交叉和融合等領域標準化工作還存在不少空白。與此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對產業標準國際化也提出新要求。

下一步,應該從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和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需求出發,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中關於產業標準化工作的部署,以標準化水平提升,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具體有以下四個重要方面,一是要同步部署技術研發、標準研製與產業推廣。健全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的緊密互動機制,將標準研製嵌入科技研發全過程,加快新技術產業化步伐。二是要全面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啓動並有序推進高端裝備製造標準化強基工程,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標準化助力重點產業穩鏈工程,以及新型基礎設施標準化專項行動等重大工程和行動,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三是要以標準化助力培育我國產業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聚焦優勢產業、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加大采用國際標準力度,大力推進中外標準互認,構建與國際標準兼容的標準體系。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產學研聯動的國際標準化工作機制,支持企業、社會團體、科研機構等參與各類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活動。四是要培養現代產業需要的標準化人才隊伍。把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標準化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多層次標準化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培養一批研究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掌握技術和規則的複合型國際人才。

促進標準化開放發展

主持人:為推動構建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生態,應如何着力提升我國產業標準國際化水平?

陳洪俊(全國植物檢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推動產業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對推動我國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全面提升我國標準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產業競爭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標準國際化水平實現了國際標準由單一採用向採用與制定並重的歷史性轉變。一方面,我國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努力做到能採即採,全領域平均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75%。加快重點產業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等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21年底,我國重點領域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超過95%,我國有色金屬、化工、重要消費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重要產業領域的國際標準轉化率已超過90%。另一方面,積極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提交國際標準提案,近5年提案平均增長率達到40%左右,成為國際標準提案最活躍的國家之一。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標準化開放發展,推動構建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生態,應從以下幾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一是推動國內國際產業標準化協同發展。以“三大工程、一個行動”(即實施高端裝備製造標準化強基工程、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標準化助力重點產業穩鏈工程、新型基礎設施標準化專項行動)為引領,加快建設具有自主特色、國內領先、與國際接軌的產業標準體系,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標準綜合體。研製一批領先的國際標準,形成以標準與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新優勢。推進我國產業在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等多學科交叉融合領域綜合標準化工作,推動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項目同步提出、同步研製。

二是提升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進一步健全標準外文版管理機制,推動國家標準外文版同步制定,特別是面向重點貿易商品和國際產能合作,強化標準外文版有效供給。開展重點領域標準比對分析,加快國際標準轉化和應用,大幅提高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到2025年實現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85%以上。

三是促進產業標準化廣泛交流合作。健全國際化標準工作合作機制,統籌推進標準化與科技、產業和金融對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化合作。積極參與ISO、IEC、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繼續強化重點領域國際標準化工作。要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為契機,加快推動各成員國間的標準協調對接,支撐高水平自貿區建設。支持各地圍繞產業集聚區搭建促進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平台,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各類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活動。

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標準化活力

主持人:應當如何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標準化活力,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更多更好的標準?

羅忠(華為公司I3標準組織系統部部長、國際電信聯盟第十六研究組主席):近年來,隨着我國標準化事業發展,標準化改革創新不斷深入,我國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標準化活動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在信息技術領域,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國際與國內標準化活動。在以ITU、ISO、IEC等為代表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中,我國產業界的參與和貢獻日益提升,產業界也因此獲益良多。在這個過程中,標準化人才的湧現與成長也很顯著,逐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熟悉標準化規則、精通業務的標準專家團隊。

以華為為例,公司十分重視面向全球的標準化工作,並把標準化作為產業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標準化是實現華為“以客户為中心”核心價值觀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目前華為公司參與了全球標準、開源等各類組織數百個,累計提交標準提案超過65000篇,成為ITU、ISO、IEC、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歐洲電信標準學會(ETSI)、萬維網聯盟(W3C)等眾多組織的重要貢獻者,在部分組織中已成為領導者。

充分調動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標準活動化中的積極性,根本是要更好地將標準化工作與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市場應用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實現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國際標準化工作。需不斷密切與全球重要標準組織攜手共進,大力推動“開放、公平、公正”的理念,努力維護健康的國際標準秩序。另外,要培育創建立足我國的國際性標準與產業組織,紮實做好服務於此類新創組織的團體標準制度建設與過程管理。建議國家加大力度支持產業界發起新創型國際性標準與產業組織,並把它們打造成真正的國際化標準平台,從而讓產業界的標準化朋友圈不斷擴大、人氣興旺。

二是用標準化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一方面,通過將標準化、產業化經驗反向輸入到早期創新中,有效降低方向偏差導致的創新失敗與投資損失,減少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讓更多企業與資本有能力、有意願參與創新。另一方面,通過標準基本專利等保護機制,確保創新者合理穩定的利益回報,形成對社會有益的多贏機制,維護持久的創新驅動力。

三是要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高質量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富有活力的產業生態來支撐。標準化通過協調市場活動,尋找合作伙伴,可有效助力產業生態的構建。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打破邊界,加速開源與標準的協同創新。推動開源社區建立標準化機制,鼓勵標準的開源實現,共築開放產業生態;維護開源社區生態統一,共享共建,防止分裂和碎片化。另一方面要對標歐美等先進國家,採用數字化等高新技術不斷革新標準化工作方式、提升標準化效率與質量、縮短標準制定週期。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29 字。

轉載請註明: 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