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看中國外交三個關鍵詞
曉鹿
日前,“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在西安落幕。包括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為五國外長舉辦的午宴在內,會晤總共持續五個半小時,各方達成八點共識,取得十項成果,可謂緊湊、高效。同前不久舉行的西方七國集團外長會把中國作為攻擊的目標相反,這次會晤期間中亞五國毫不掩飾他們對於加強對華合作的積極態度。關於這次會晤的重要價值及其成功的意義,曉鹿願就此同大家分享三點體會:
疫情期間舉辦首次線下多邊外交會議,傳遞的是信心
“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首次在境內舉辦的多邊外交活動。去年8月,王毅外長在海南保亭接待印尼外長蕾特諾,揭開了外長線下雙邊外交“復工復產”的帷幕。這次,中亞五國外長率團來華參會,標誌着中國主場外交開始逐步恢復,體現了中國對自身疫情防控的充分信心。
也許有人會問,我國防控做得這麼好,是不是可以早點放開對外交往的限制呢?曉鹿認為,這涉及到對人民健康安全負責的態度問題。歐美國家每天新增病例成千上萬,照樣放開對多、雙邊交往的限制。英國主辦G7外長會期間,國內單日新增病例近2000例。這在我國是不可想象的。中國政府時刻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各項工作安排都要服從這個大局,這是西方國家政府做不到的。
據瞭解,參加“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的外方人員,入境前需接受核酸檢測,入境後嚴格實行閉環管理。中方參會人員,從王外長開始,除實行閉環管理外,會後都要進行隔離,期間還需多次接受核酸檢測,無一例外。正是如此嚴格的防控措施,確保了疫情期間中國線下外交迄今零感染、零輸入,同西方國家“帶疫解封”、“議疫共振”形成鮮明反差。中方嚴格周密的防控措施贏得外方充分信任。與會的中亞五國外長對中方防控成績讚不絕口,認為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打贏脱貧攻堅戰,是當之無愧的表率。
從“南平”到“西安”,彰顯的是團結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聯結中國同中亞國家千年友好交往史的紐帶。“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舉辦地——西安國際會議中心裏陳列的絲路古幣,展現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延綿不絕的傳統友誼。王毅在會晤開場白中表示,中亞五國都地處中國的西面。中方在“西安”舉行此次會晤,顧名思義,就是希望所有西部鄰國,特別是中亞國家都能夠和平、安寧。中方的選擇自然受到中亞國家歡迎。
一個多月前,王毅在福建南平接待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四國外長。當時,王毅也借“南平”之名錶達了中方希望同東南亞國家共同維護地區和平、攜手實現發展振興的真誠願望,同樣得到四國積極響應。中方還提出舉辦一次中國東盟特別外長會,慶祝雙方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規劃未來雙方長遠合作方向,獲得各國贊同。據悉,中國東盟特別外長會將於近期在華舉辦。
前不久,中國還同南亞五國成功舉行了中阿巴尼斯孟六國外長合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視頻會議。
從“南平”到“西安”,從東盟到中亞、南亞,中國外交釋放的信息一貫而明確,那就是:中國堅定致力於同周邊國家深化團結合作,共謀和平穩定,共促發展繁榮。而周邊國家也用實際行動表明,他們與中國的共識遠多於分歧。G7關於中國“咄咄逼人”、“破壞規則”的指控在西方媒體上佔據了大量版面,但中國與周邊國家交往實際呈現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行勝於言,面對西方的抹黑之詞,中國正在作出穩健而堅定的回擊。
都是C5+1,“中國+中亞五國”強調的是務實
中亞五國同歐盟、美國等多個國家建有外長會晤機制(C5+1),而且比中國建得還早。但五國外長都紛紛稱讚和中國的合作機制在中亞國家對外交往中與眾不同,令中亞國家深受鼓舞。原因何在呢?
曉鹿認為,“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同其他類似機制的區別就在於,中國強調的是務實,不玩虛的。正如王毅所説,中國同中亞五國發展關係,注重的是務實合作,追求的是互利共贏。會晤期間,中國和五國分別就共同應對疫情、深化地方合作、推動阿富汗和平和解發表聯合聲明,決定推動建立中國一中亞農業合作、傳統醫學中心,實施教育、人才培訓、減貧惠農合作計劃,針對的都是關乎中亞國家國計民生、關乎地區和平安定的實際問題,當然贏得五國好評。
“中國+中亞五國”合作機制受到五國重視和歡迎還有一個原因:中方從來沒有居高臨下的教師爺作派,沒有拉幫結夥的地緣政治考慮,沒有打着“人權”“民主”旗號干涉別國內政的禍心。中亞國家對發展對華合作感到放心、安心、舒心。中亞國家領導人曾表示,中亞國家雖然是內陸國家、不靠海,但我們並不擔心,因為中國就是我們的“大洋”。這一點,也許歐美國家只有羨慕加忌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