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説來很擰巴,當大魚大肉吃慣了,粗茶淡飯格外香。這一點我奶奶嗤之以鼻,老人總説我們年輕人無病呻吟,放着好日子瞎折騰。

可年輕不折騰,還叫年輕麼?

汽車變得越來越順從,有時挺招人煩的。它太雞賊了,比如為了轟鳴感,能強推效果器,法拉利的尖叫還是蘭博基尼的嘶吼都可以辦到。當然這也很高級啦,但總覺得這不夠真實,車子服務感太強。

因為車子的獨特性正在被磨滅,説實話車轍君無比羨慕屬於“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是什麼時代

當然,車轍君眼中的“就是要不一樣”,不完全等於“個性”,它們應該指的是那些敢於大膽創新的車型,或許會跌得頭破血流,但絕對是絢麗的火花;它們也可能不會處處討好消費者,明顯帶有自己對時尚的理解;它們樂忠於把某種特點推到極致,不像現在流行的平均主義。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從奔馳1號誕生至今,我們無法精準給出一個屬於''就是要不一樣''的準確節點。

上世紀90年代是最為接近的一個,當時的汽車工業十分推崇性格,受F1、WRC、JDM等各大賽事以及汽車全球化的影響,速度不是唯一準繩,技術才是主旋律,這直接催生出了一批很有想法的車型。

1989年,寶馬推出了Z1車型,作為一款基於第二代3系E30打造的雙座敞篷車型,竟然不安分地進行了大量車身結構改裝。Z1的車門採用了極為罕見的升降開啓方式,並且連外覆蓋件(車身鈑金)都是採用的熱塑性塑料。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Z”是德語“未來”的首字母,30年過去了,寶馬設想的未來還在概念階段,反而可以説廠家變得越來越保守了

在你驚訝之餘,寶馬還配了不少開胃菜,比如這款車沒有配空調(敞篷車不配擁有空調?夠任性的);第一次在後橋使用了多連桿懸架,並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E36;因為門欄足夠高,不上升車門也沒關係,反正當時的法律也管不着。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基於手工打造的寶馬Z1一共賣出了8000台,不算多,但放在現在這種設計能量產就謝天謝地了

類似的車型還有很多,比如日產1991年推出的Figaro,它是一款娛樂性十足的小跑車,帶有現代車根本不敢玩的卷式天窗。

很有趣,Figaro的主題是“Back to the Future”,很好奇它的“未來”是何時,現在這種車型壓根活不下來,但要知道當年可是賣了2萬輛之多。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移,80年代的安全法規更加寬鬆,直接激發出了一票激情的雙座跑車。

比如阿斯頓馬丁在1980年推出的Bulldog車型,中置V8發動機、雙渦輪增壓,鷗翼式車門,車高更是僅有1.1米,也就比20世紀經典超級賽車福特GT40高了0.08米。

必須得説,Bulldog是我心目中最像陸地UFO的車型,當你坐進去的那一刻,就得開始準備戰鬥了,哪像現在的車型這麼乖巧。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又或者英國超跑品牌TVR在1984年推出的350i車型,脊骨式底盤和玻璃纖維車型就是為了把車子重量降到最低,這款車還塞入了羅孚V8發動機,最大時速達到230km/h,也因為太輕,跑起來很炸裂。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TVR旗下車型均採用楔形車設計,非常有辨識度

總結以上,“就是要不一樣”的車型有兩種特點:

1. 有意而為之,就是要把車子往極限裏整。除了上文提到的寶馬Z1,比如福特GT40,簡直就不是人開的車。但如果知道他們和法拉利在勒芒的那段歷史,知道是在憋着一股勁,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2. 時代文化的影響。沒有規則的限制,在相對自由的市場,催生出了神車。除了上文提到的數款車型,我們還可以去深挖日本90年代,在日本盛行的街頭賽車文化和改裝文化催生下,日本跑車的巔峯時代至今讓人留戀。

“就是要不一樣”還有生存空間嗎?

這個時代其實不太推崇個性這件事。

除了受汽車安全要求越來越高限制,在互聯網超高曝光度下,工程師得兼顧很多東西,車當然可以是個性的,還會因此帶來足夠的曝光度。但很有趣的是,我們的消費文化其實更像是刺蝟——我們被尖鋭的東西所吸引,可真到靠近那一步,還是選擇撫摸柔軟舒適的部分。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所以市場依然朗逸、軒逸、凱美瑞、帕薩特、哈弗H6、奇駿、途觀這樣非常傳統的車型所把持也就不奇怪了。有打板樣,這幾年推出的新車也都造得挺雞賊。

比如全新國產508取消掀背式尾門和無框式車門設計,同時迎合國人將長度大幅加長,長寬高4850/1440/1850mm,軸距2850mm。海外車型(4690/1400/1850mm,軸距2740mm)放在它面前,好像是年輕人和中年人的區別,驚豔感降落不少,多了幾分穩重和寬裕的車內空間。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又或者這幾年不太順的3系,為了權衡運動性的問題,寶馬給全新一代3系長軸版配備了M運動套件,下方保險槓造型稜角分明,兩側霧燈區域採用網狀進氣口設計,設計元素頗為激進,但總還是少了些味道。

再比如奔馳開始爛大街的AMG車型。AMG的核心特徵是動力強悍的肌肉感,但因為價格高昂,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不過隨着C43系列插入了AMG的產品線,事情完全不一樣了。價格雖低,但崩壞了AMG的價值體系。C43系列的發動機並不是AMG引以為傲的一人一機組裝的,並且也沒有了AMG那種強力的感覺。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現在AMG已然衍生出了“高性能版本”的改變,從43系列開始,迅速蔓延至C級、E級、GLC級、GLE級等車系。這是一件好事嗎?

日前,小米在海外發布了與梅賽德斯-AMG Petronas F1 車隊聯名打造的小米滑板車 Pro 2 特別版,最大速度25 km/h,最長行駛距離45 km,最大爬行坡度20%,售價約合人民幣3980元,這套玩法很潮,但一點都不AMG。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總之,時代變了,消費者確實對這些產品有一定好感度,但當下條條框框限制太多,車企必須要謹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也就不復存在了。

當然,剔除掉那些設計不夠安全,不夠成熟的元素,一些技術性,好玩的的東西保留下來是極好的一件事。比如第八代高爾夫的GTi車型原計劃取消手動擋車型,好在有消費者強烈的要求,還是得到了暫時保留,這説明雖然現在很多人不喜歡手動擋了,但如要挑剔駕駛樂趣,還是會考慮手動擋。

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去考慮的問題——一台不那麼好開,設計激進,第一次上手甚至會覺得手忙腳亂的車,好像已經沒有什麼賣點了。

毫無疑問地,汽車作為大眾消費品,“就是要不一樣”的車型肯定會越來越少,只是希望那些有特色的,值得被時代記住的元素能一直被傳遞下去,這就挺好了。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閲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2 字。

轉載請註明: 真想念那個汽車“就是要不一樣”的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