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範凌志】“全球對台灣半導體依賴達到危險地步”,彭博社26日一篇報道以此為題目稱,各國政府領導人“非常需要台灣維持民主”,文章還引用巴黎蒙田研究所亞洲項目負責人馬修·杜沙特爾的話稱,台灣在全球芯片供應鏈中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這也是台灣得以“防止中國進犯的主因”。該文被多家台灣媒體轉載,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博士後李白楊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雖有成本和技術優勢,但並非不可替代,“台獨”勢力希望挾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純粹是痴心妄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直言,一個產業再怎麼重要也不能被任何勢力用來危害國家統一。
彭博社文章開篇稱“台灣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不為人所知,直到最近由於汽車工業的芯片短缺,台灣的地位才受到關注。”文章稱,台灣擅長製造體積更小、更節能、功能更強大的芯片,台積電正幫助台灣形成了一個全面的半導體生態系統:日月光技術控股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組裝商,而聯發科已成為最大的智能手機芯片組供應商。
“國家安全管理的決策體系基礎科學問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博士後李白楊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他對報道中所説的“台灣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不為人知”並不認同,“台灣的半導體行業不是因為近期的芯片短缺才被世界所重視,而是一直存在。例如,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發生後,導致半導體市場供應大幅減少、全球電子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只要台灣發生地震、颱風、火災、停電等災難或事故,科技界都會立刻關注台灣半導體行業安危。”
台灣“財政部”去年底公佈的2020年“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顯示,台灣出口大陸貨物佔比創歷年新高達43.8%,其中出口最大宗的仍是“電子零組件”,增加20%左右,達207.6 億美元。該數據公佈後,藍綠兩黨引爆台灣能否與中國大陸經濟“脱鈎”的辯論,面對國民黨的譏諷,民進黨卻稱對中國大陸出口貿易額增加,是“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台灣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的結果,並宣稱“大陸對台灣產業的依賴由此可見一斑”。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看來,台灣芯片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其中有台灣企業自身的努力,有一批優秀研發人員的投入,美日等國家在國際上的產業佈局也給台灣企業帶來利好,而大陸的市場和資源也使得台灣芯片代工企業獲得獨特的發展機會。這種情況只是全世界許多產業相互依存的一個案例。
“民進黨當局沒有任何臉面去沾沾自喜。”李白楊對《環球時報》説,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國民黨時代的產物,且是當年美國資本佈局的結果。他認為,相反,台灣產業結構的最大隱患就是民進黨當局,“民進黨當局喜歡把任何議題政治化,並不遵循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的客觀規律。”
其實,彭博社的文章中也提到各國為了減少對台灣半導體的過度依賴而“留後手”的舉措: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就意識到芯片短缺的可能性,兩人也都贊同歐洲需要加速推動發展自己的芯片產業。歐洲數十國斥資300億歐元維護“技術主權”,要使歐洲在全球芯片市場佔比由原先的低於10%,提高至20%。李白楊表示,等到全球半導體行業分工調整完成後,台灣將會失去成本和技術優勢,“屆時如果民進黨當局仍執迷不悟,那麼台灣半導體企業和科技人才將會大規模外流。那就是台灣半導體產業衰落的開始。”
彭博社的文章之所以被台灣媒體大肆轉發,是因為其在最後引用巴黎蒙田研究所亞洲項目負責人馬修·杜沙特爾的話稱,“台灣是中國安全政策的重心”,台灣在全球芯片供應鏈中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這也是台灣得以“防止中國進犯的主因”。該觀點似乎在暗示,如果兩岸被“台獨”勢力拖入戰爭,各國會為了“防止供應鏈斷裂”而干涉。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主流社會的共識,一個產業再怎麼重要也不能被任何勢力用來危害國家統一,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劉國深直言,“台灣芯片產業的角色地位與台灣的政治地位沒有直接關係,民進黨當局如果過度炒作此事,難免給台灣相關企業帶來不安。如果台灣的政治環境惡化,台灣芯片產業的發展環境必然惡化,其產業地位並非不可替代的。台灣有競爭力的產業已經不多了,其芯片產業優勢能維持多久也是個問題。”劉國深説。李白楊也持同樣觀點,他提到,如果台當局繼續以政治裹挾科技產業,會加速其半導體產業的避險外遷,“台獨”勢力希望挾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純粹是痴心妄想。
“如果兩岸被‘台獨’勢力引向戰爭,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背後的美國資本也會立刻安排技術轉移和技術替代。”李白楊認為,馬修·杜沙特爾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地位定位過高,卻又低估了大陸實現國家統一的能力和決心,“世界上不會有國家為‘防止供應鏈斷裂’而敢於干涉中國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