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中國共產黨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應宜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3日22時在合肥逝世,享年99歲。
應宜權同志,1922年3月出生,浙江寧波人,1940年5月參加工作,194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5月至1942年6月,先後任蘇南四縣抗敵後援會民政科工作隊員、隊長、區委婦女科長,太滆地委施教團副團長;1942年6月至1943年9月,先後任丹陽縣農救會秘書、黨團書記、丹陽全洲區工委書記;1943年9月至1946年6月,先後任高淳、溧高縣安興區、強埠區委副書記、書記,華中婦委工作隊員;1946年6月至1949年1月,先後任淮安市南門區、淮安縣涇口區委副書記(期間,在華中黨校學習);1949年1月至1950年4月,先後任滁縣城區區委書記兼區長,巢縣縣委委員、新城區委書記;1950年4月至1952年2月,任巢湖專區婦聯主任、婦委副書記;1952年2月至1960年3月,先後任安徽省總工會女工部長、生產部長、副秘書長、副主席、黨組成員;1960年3月至1969年9月,任安徽省婦聯主任、黨組書記;1969年9月至1973年7月,在安徽省五七幹校學習(期間於1972年3月任安徽省革委會政工組羣工小組副組長);1973年7月至1977年12月,任安徽省婦聯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省革委會常委;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任安徽省婦聯主任、黨組書記;1979年12月至1993年2月,任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4年6月起,離職休養。2004年2月,中央批准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
應宜權同志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國婦聯第四屆常委、第五屆執委,中共安徽省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安徽省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在八十多年革命生涯中,應宜權同志在不同崗位上殫精竭慮、辛勤忘我工作,為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抗日戰爭爆發後,年僅16歲、在上海虹口中學讀書的她毅然投筆從戎,經地下黨組織秘密聯繫,突破日軍封鎖線,步行到蘇南茅山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積極參加發動民眾抗日救亡等工作。在根據地擔任領導職務期間,她堅決貫徹新四軍十六旅和上級黨委指示,團結軍政幹部,積極開展建立黨組織和基層民主政權、發展黨員、統戰、擁軍支前、鋤奸剿匪等工作,把根據地建設成為穩固的大後方、可靠的軍需供應基地和蘇南抗日的紅色堡壘。在嚴酷的戰爭環境裏,她經常穿行於敵佔區和根據地之間,歷盡艱險,九死一生,甚至遭受“老虎凳”酷刑,雖飽受磨難但仍堅貞不渝,展現出共產黨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應宜權同志先後擔任多個領導崗位職務,始終保持和發揚戰爭年代的奮鬥精神,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奉獻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在擔任總工會、婦聯領導職務期間,她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積極維護工人、婦女等羣體合法權益,教育引導他們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擔任省人大常委會領導職務期間,她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確政治方向,牢固樹立黨的觀念、政治觀念、大局觀念和羣眾觀念,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履行法定職責,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以及安徽發展大局開展工作,在加強立法、監督、決定、任免、代表工作等方面主動擔當作為、勇於探索創新,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安徽民主法治建設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作出了寶貴貢獻。
從領導崗位上離休後,應宜權同志繼續保持熾熱的革命情懷,先後擔任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新四軍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等領導職務,繼續圍繞大局做實事辦好事,熱心公益事業,帶頭捐款捐物,關心幫助青少年成長成才,講好黨史、軍史、國史,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繼續書寫人生輝煌。
應宜權同志政治立場堅定,黨性原則強,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及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事業,一生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胸懷坦蕩、是非分明,敢於擔當、崇尚實幹,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紮根羣眾、愛護幹部,嚴格要求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體現出一名黨員高級領導幹部的崇高境界、優良作風和高尚情操。
應宜權同志的遺體已於2020年10月15日上午10時在合肥市殯儀館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