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讓烈士回家,一場遲到70年的“團聚”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 本報記者 齊靜

3月29日上午,濟南市歷城革命烈士陵園,古樹沉默肅立,無聲而深情地凝視着這次特別的“團聚”——時隔70餘年,9位長眠於此的威海籍烈士與苦苦尋找他們的19名親屬終於得以“相見”。

“叔,這些年家裏找你找得好苦……”沙秀本烈士的侄子沙風序和沙風泉相互攙扶着,來到沙秀本烈士的墓前,兩位老人撫碑慟哭,顫抖的手不停地擦拭着烈士墓碑。

71歲的沙風序老人特意從老家帶來了蘋果,他工工整整地將蘋果擺放在沙秀本烈士的墓碑前。沙風序説,父親沙福增比叔叔沙秀本年長2歲,父親參軍後,沙秀本也希望像哥哥一樣上陣殺敵,便瞞着家裏人偷偷參加了革命。參軍後,沙秀本一直擔任警衞員,後來戰事吃緊,他便主動要求上前線作戰。1948年濟南戰役,年僅22歲的沙秀本犧牲在了敵人的槍林彈雨中。

在鄭樹橋烈士的墓碑前,弟弟鄭樹和、妹妹鄭樹平正在向這位16歲就離家參軍的哥哥鞠躬致敬。鄭樹和告訴記者,鄭樹橋烈士犧牲時只有18歲,烈士通知書送到村委後,村委負責人擔心對烈士親屬刺激太大,一直壓到過完新年才轉告鄭樹橋的父母。

“就像捱了一個晴天霹靂,俺爹俺娘好久都沒緩過神來。”鄭樹和説,那時候光知道大哥犧牲在濟南戰役,但具體埋葬在哪兒卻無從知曉。多年來,鄭樹和一家人始終沒有放棄尋找,1972年父親還專程去了一趟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結果失望而歸,父母都是帶着遺憾去世的,如今找到大哥的墓碑,父母泉下有知,也算了卻了一樁心事。

在採訪中,每一位烈士家屬訴説的往事都讓記者為之感動。在他們無盡的哀傷和悲痛中,記者看到的是烽火歲月,一批批仁人志士為了理想和信仰,為了民族解放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意志;看到的是親情不忘,縱然歲月流逝也沖刷不走、即使陰陽阻隔也剪滅不斷的人世真情。而這些,也激勵着我們為美好生活而接續奮鬥。

“讓思念發光,照亮烈士回家的路,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義務和擔當。”威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張世權説,此前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威海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已經為53位烈士找到了親屬,下一步,威海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將繼續對餘下25位烈士親屬進行尋訪,幫助更多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齊靜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