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羣研究生跑到閉塞的山裏,給孩子帶來了“稀罕玩意”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願成為一根蠟炬

  心火發光

  西部計劃志願者們

  盡己所能

  用心傾注

  温暖的光亮

  大手拉小手

  帶山裏孩子“玩轉科學”

  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給貴州畢節為民小學的學生帶來了

  人體模型、顯微鏡、三球儀等

  孩子們從沒見過的“稀罕玩意”

  還把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

  “玩轉科學”課堂

  帶到這個閉塞的彝族村落

  研支團每週開設科學課堂

  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

  建立了配套圖書室

  實驗室和種植實踐基地

  圖為研支團志願者教學生們使用顯微鏡

  實踐課上

  研支團在為民小學附近

  設置了一畝多的蘋果柿基地

  孩子們能親身參與蘋果柿樹苗的

  培土、澆水、施肥、修枝等過程

  並且定期觀察發芽情況

  跟蹤植物生長

  圖為研支團志願者與學生一起種植蘋果柿樹苗

  大手拉小手

  志願者們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們

  看到了

  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在託雲牧場

  幾乎沒有人不認識她

  2013年

  即將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的邵書琴

  被西部計劃志願者宣傳海報吸引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

  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撥動了邵書琴的心絃

  這個南方姑娘

  懷着對西北邊疆的好奇與期待

  從廣州來到了離家數千裏的託雲牧場

  剛來時

  放眼望去

  四周都是荒山戈壁

  牧場艱苦的環境

  給了邵書琴一個“下馬威”

  但邵書琴沒有後悔和退縮

  她主動融入牧場的環境和生活

  每當仰望天空

  邵書琴就會忍不住感嘆

  從來沒見過這麼藍的天空

  沒見過這麼璀璨浩渺的星海

  一年的服務期滿後

  邵書琴提出申請

  她要留下

  留在這個讓她難以割捨的地方

  成為託雲牧場建場以來

  第一個留得下來的女大學生

  與託雲牧場共成長

  是邵書琴認為最有價值的事

  “不放棄每一條小魚”

  終於“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從中學到大學,從海原到廈大,再到我返回寧夏,無論距離遠近,廈門大學的老師們總是一直陪伴着我,給了我很多的幫助和鼓勵。”

  回憶起自己的求學生涯

  馬小花的記憶裏總會浮現出

  一抹藍色

  那是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隊服

  是老師們在課堂上展示的

  一望無際的大海

  也是她

  希望走出大山、追尋廣闊天空的夢想

  馬小花小學的時候

  父母在關橋中學門口開了一家小賣部

  這間小小的店面

  迎來送往了一屆又一屆學生

  見證了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23年從未間斷的青春接力

  一腔異鄉口音

  一件藍色隊服

  成為當地鄉親

  和支教志願者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2014年畢業季,馬小花與廈門大學第9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林楊瓊在廈門大學建南大會堂合影。

  不以山海為遠

  不以時間為限

  秉持着“不放棄每一條小魚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信念

  支教志願者們利用節假日

  募集善款

  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

  接力講好“這條小魚”的故事

  

  2015年畢業季,馬玲玲(左三)與廈門大學第13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左剛(右一)、傅琳琳(右二)老師等在廈門大學科藝中心合影。

  星光不負趕路人

  與廈大支教志願者相遇、相識後

  馬小花、馬玲玲兩姐妹

  相繼考入廈門大學

  從此

  “廈大支教志願者教出的

  小賣部裏的那對姐妹花都考上廈大哩”

  成為了關橋鄉里的佳話

  大學期間,馬玲玲和同學前往廈門某小學進行科普教育志願服務工作。

  馬小花畢業後

  選擇回到家鄉

  登上三尺講台

  成為自己眼中的那羣“他們”  

   

  畢業後,馬小花回到寧夏銀川某中學任教。

  像支教隊員一樣

  用自身力量影響更多的孩子們

  通過教育

  改變命運

  這是一場26℃

  下在中國南部的“雪”

  三小時飛機

  一小時車程

  再加兩小時的綠皮火車

  西北工業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

  志願者杜林靜

  從秦淮以北到達中國南端的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中學

  開始了她的支教生活

  

  苗美社區孩子們看“雪”

  一晃三月餘

  上課時候學生的一個問題

  讓她落了淚

  “老師,你個子這麼高

  睡覺的時候牀會不會不夠長?”

  女孩的父親在外地打工

  母親在家裏做農活

  每天早上女孩還要帶弟弟

  杜林靜所在的學校

  大多數的學生

  都是這樣的家庭情況

  被女孩關心的那一刻

  杜林靜淚流滿面

  從那以後

  她一直想為孩子們送一份禮物

  不如送份雪吧

  這些孩子從來沒見過下雪

  

  孩子們的“雪花”櫥窗

  她購買了造雪機和雪地棉

  機器啓動

  當孩子們的窗户貼上了

  第一片雪花

  孩子們尖叫連連

  驚呼着好美

  

  雪

  其實是像雪一樣的泡沫

  隨風而起

  風聲、孩子們的驚呼聲、笑聲

  隨着造雪機的風向捲起

  揉作一團

  

  孩子們和“雪”一起玩

  這一片26℃的“雪”

  來自千里之外未曾謀面的北方

  是孩子們童年記憶裏

  最好的禮物

  因為有幸被照亮

  所以也要去發光

  希望是什麼?

  希望是光

  那束照亮你前行的光

  2006年,大學即將畢業的朱玉榮

  和所有畢業生一樣

  走到人生選擇的岔路口

  輔導員找到她

  問她是否願意參加

  西部計劃地方項目

  “我當時一聽到這個志願服務,就很感興趣,因為我自己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家裏兄弟姐妹一共4個,但是父母不管再困難都堅持讓我們每一個人上學讀書,我當時就是靠拿獎學金、兼職打工、做家教賺學費。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學費不夠,我的一位老師主動資助我,就這樣我才讀完了大學,所以我也希望能用所學去幫助更多的人。”

  22歲的朱玉榮

  隻身來到他鄉

  開始了支教

  

  朱玉榮給孩子們上課

  鄉村學校沒有懂英語的老師

  朱玉榮通過自己動手編寫教材的方式

  教完了

  本該四年完成的英語課程

  在畢業考試時

  她所教的班級英語

  實現了該校建校以來

  英語教學的最好成績

  同時

  她利用心理關愛方面的知識

  更好地關心同學們

  

  學生們在心理諮詢室擺沙盤

  貧窮、孤單並不可怕

  一定要有希望和夢想

  於是她和每一位學生聊夢想

  用自身經歷

  讓孩子們懂得

  知識改變命運

  不是一句空談

  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種下了一個個希望

  也因此更有力量

  志願者們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

  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

  將這場傳遞愛與智慧的接力

  堅定地跑下去

  温暖他人、點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