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28軍飲恨金門成為永遠的痛
文/朱曉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是第三野戰軍戰鬥序列中最後一個兵團,開始只有3個軍,後來增加第32軍,部隊來源於渤海、蘇中、膠東,綜合實力較弱,但朝氣蓬勃、勇猛頑強、屢擔重任,堪稱後起之秀。因兵團司令員為著名將領葉飛,有“葉飛雄師”的美譽。各部延續至今,竟多數予以保留,實屬罕見。
三野實力最弱的兵團
第10兵團前身為華東野戰軍蘇北兵團。1948年3月,為配合外線部隊的進攻,便利蘇北的內線反攻,華野決定原屬山東兵團的第2縱隊自山東地區南下,與在華中敵後堅持鬥爭的第11、12縱隊會合,成立華野第4兵團,即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政委陳丕顯。該兵團主戰蘇北戰場,策應山東和中原戰場,先後參加了益林、濟南、淮海等重大戰役。
1949年2月,華野組建三野4個兵團,按照“強弱結合”的原則,原各兵團下轄縱隊打亂重組。蘇北兵團機關大部在江蘇兩淮地區改為第10兵團機關,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參謀長陳慶先、政治部主任蕭望東,下轄第28、29、31軍,共10.8萬餘人。
葉飛是三野著名青年將領,年輕有為、敢於亮劍、驍勇善戰,被譽為“悍將”。此前,因病在濟南療養,未參加淮海戰役,但野司首長深知他的指揮水平和革命功績,讓其領率10兵團,期望甚大。建國後,葉飛被授予上將軍銜,因具有雙重國籍(中國、菲律賓)獲“華僑上將”美稱。
韋國清是蘇北兵團的創建人,曾參與領導過百色起義。作戰指揮上,既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又有縝密善斷的謀略與卓識。建國後,他率軍事顧問團赴越,協助越南人民軍進行抗法戰爭。回國後主桂20年。1955年,也被授予上將軍銜。
28軍由原10縱改編,軍長朱紹清、政委陳美藻,下轄第82、83、84師。該軍出自渤海,1947年4月組建。不怕打硬仗,不怕啃骨頭,什麼仗都能打。戰鬥作風堅韌頑強,阻擊打援在華野有口皆碑,與其交過手的國民黨軍稱讚:“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粟裕評價10縱是華野6大主力縱隊之一,擅長防禦。他認為:評價一個部隊的戰鬥力,主要不是看捉多少戰俘,繳多少武器,而是看它對戰役勝利所起的作用來衡量的。所屬82師是三野主力師,有“渤海勁旅”之稱,凡10縱歷經大戰惡戰,無不參與。
29軍由原11縱改編,軍長鬍炳雲、政委張藩,下轄第85、86、87師。該軍出自蘇中,前身為1945年11月組建的新四軍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有一定紅軍基礎,來源於葉飛任過團長的新四軍老6團。29軍部隊沿革複雜,實力不弱。解放戰爭時期,力撐敵後,機動華中,越戰越強。所屬85師為兵團、軍的主力師,基礎強,作風硬,長於野戰,攻堅亦行。
31軍由原13縱改編,軍長周志堅、政委陳華堂,下轄第91、92、93師。該軍出自膠東,1947年8月組建,是從膠東拉出的第3支主力軍。該軍組建晚,但成長進步最快,歷經大戰錘鍊,脱穎而出,是“後起之秀”的傑出代表。所屬91師是兵團、軍的主力師,富有朝氣,樸實聽話,擅長攻堅,敢於同最兇狠的敵人死打硬拼。濟南戰役中,37師109團(即91師271團)建立殊勳,中央軍委批准授予“濟南第二團”榮譽稱號。
10兵團所屬各軍雖然基礎較好,戰鬥作風英勇頑強,亦不乏精彩戰鬥,但建軍歷史、征戰歷程和戰鬥力相比7、8、9兵團,還有不小差距。而且,其他各兵團均為4個軍,10兵團只3個軍,綜合實力上無疑最弱。1950年初,三野兼華東軍區,將青島的32軍南調福建,補給了10兵團,可嘆這個軍也純粹是地方武裝升級,戰鬥力一般,但有總比沒有好。
飛渡天塹
10兵團整編初成,1949年3月即南下蘇中,開始渡江作戰的集結訓練和政治動員。葉飛從濟南趕到泰州姜堰走馬上任,完善了兵團指揮體系。按照上級命令,10兵團與8兵團組成東集團,統由粟裕、張震指揮。10兵團加強7兵團之23軍、蘇北軍區2個警備旅、特縱炮兵2個團零1個營共15萬人在東起張黃港、西至七圩港的百里正面橫渡長江,實施多路突破。
◆濟南戰役時,13縱37師突破坤順門。
較之其他兵團的渡江任務,10兵團的難度最大。正對的江陰是敵防守的重要地段,江陰要塞更是敵設防重點。要塞兩翼部署敵21軍、54軍、123軍,揚中段還有51軍。這幾個軍中,以闕漢騫的54軍裝備好,戰鬥力強。我軍即使順利渡江,佔領灘頭陣地,也有遭敵東西夾擊的可能。但南岸江陰是長江下游江面最窄的地方,僅1500米,素稱“江防門户”。如擇東面,江面太寬,航渡時間長,部隊難以在拂曉前登陸突破;擇西面,渡江部隊過於擁擠,易拖長我切斷京杭鐵路、圍殲逃敵的時間。權衡利弊,只得選擇江陰。有利的是,江陰要塞在中共秘密組織長期工作的爭取下已準備起義,聯絡工作轉至10兵團,葉飛令29軍派人予以接洽配合。
4月20日晚,渡江戰役正式打響,中集團首先突破江防。21日晚,東、西集團也開始行動。10兵團指揮的第一梯隊第29、28、23軍在19時於張黃港至七圩港一線並肩強渡長江。戰鬥發起後,江面彈雨如注。我軍將士捨生忘死,前仆後繼,直航對岸。20時許,各軍突擊隊陸續在長山、王師塘、天生港等地突破國民黨軍江防。並乘勝向兩側及縱深發展。同時,江陰要塞7000名官兵宣佈戰場起義,並調轉炮口轟擊國民黨軍陣地。葉飛和韋國清率精幹指揮所隨一梯隊渡江,有效實施了及時指揮。
當日白天,英國皇家海軍“紫石英”號、“黑天鵝”號等4艘軍艦,先後開入長江我渡江地段,不顧我之警告,炮擊我陣地,我10兵團和8兵團所屬炮兵予以猛烈還擊,迫其擱淺或逃走。
22日下午,10兵團進抵香山、秦皇山、南閘、百丈鎮一線,控制了正面50公里、縱深10公里的灘頭陣地。23日,繼續向敵縱深挺進,相繼解放了常州、無錫等地,切斷並控制了寧滬鐵路。擔任渡江第二梯隊的31軍,緊隨第一梯隊之後渡過長江,投入戰鬥。
勝利渡江後,10兵團發揚勇猛頑強、連續作戰的戰鬥作風,不顧疲勞,日夜兼程,冒雨疾進。4月23日至26日,10兵團指揮20軍、23軍在溧陽地區殲滅敵4、51、28軍各一部,俘敵2萬餘人。28軍擔負向吳興迂迴合擊任務,於27日下午在吳興附近與9兵團27軍會師,截斷了敵軍逃往杭州的退路。當日,29軍沿寧滬鐵路向東佔領了蘇州,即對上海方向警戒。由南京、鎮江、蕪湖等地南逃之敵,被我9、10兵團合圍在郎溪、廣德地區。兩兵團通力協作,於29日圍殲敵大部6萬餘人。
苦戰淞滬
長江防線瓦解後,三野下一步將作戰的重點放在了上海。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湯恩伯集團8個軍25個師共20餘萬兵力守備,依託縱深數十里的4000多個永備工事為骨幹組成的防禦陣地,以爭取時間,搶運物資。其主陣地在郊區,浦西有月浦、楊行、大場、真如、吳淞等據點,浦東有高橋、高行等據點,固守非常頑強。
5月10日,三野決定9、10兵團指揮8個軍和特縱大部攻佔上海,分從浦東、浦西方向會攻。10兵團指揮28、29軍和8兵團26軍、9兵團33軍由蘇州、常熟地區向崑山、太倉、嘉定進擊,直插吳淞、寶山,封鎖黃浦江口,斷敵海上退路,然後由西北向東南協同9兵團圍殲市內之敵。31軍調給9兵團指揮,與30軍並肩攻擊浦東。
10兵團在作戰進程中,奪取外圍陣地較為順利,但在攻擊主陣地時,非常艱苦。由於對敵頑固性和防禦工事的堅固複雜性估計不足,28軍打楊行、劉行,29軍打月浦,都經受了巨大的損失,傷亡高達8000餘人。
28軍84師252團於5月14日凌晨攻擊楊行,戰至白天,敵2個師傾全力並在飛機和裝甲車的配合下實施反擊,我過於深入,三面受敵,傷亡600餘人後被迫後撤。83師帶82師主力244團攻擊主陣地國際電台,打了一夜,因火力準備不足,幾度攻擊不克。葉飛相當着急,16日下午到28軍指揮所,令33軍和26軍76師歸28軍指揮。
28軍很有骨氣和硬氣,堅持自己解決,他們積極總結經驗教訓,探討攻堅戰術。除留82師仍做預備隊用於最後突破外,83師、84師繼續猛攻,於20日凌晨終於佔領了國際電台,敵戰鬥力最強的52軍25師部隊倉皇潰逃。
月浦是吳淞、寶山的西大門,為敵52軍重點設防地區之一。13日下午,29軍87師令260團和加強的85師主力253團由月浦北側和西側同時發起強攻。敵在海空軍支援下,以各種口徑的火炮,瘋狂轟擊我突擊部隊,隱蔽之敵堡亦突然開火,封鎖我前進道路,部隊傷亡不斷增大。但253團的勇士們仍奮勇衝殺,佔領了部分地堡和堤埂,與敵形成對峙。14日零時,253團又奉命以該團2營由月浦西側轉向北側攻擊街區,在距敵前沿陣地五、六十米處時,發現上級通報的兄弟部隊已打進街區的消息有誤,大量人員擁擠在一片開闊地,在敵綿密火力網下,激戰1小時,2營6連和機炮連傷亡200餘人,營連幹部損失殆盡。當日18時40分,87師再次對月浦發起總攻。253團2營營長王開德指揮剩下的5連和機炮連一部冒着密集的彈雨,從鎮北街口越過障礙物,向前衝去。同時253團1、3營及2營4連從鎮西側也發起最後的猛攻。這一次我軍準備比較充分,炮火、爆破和突擊緊密配合,攻擊戰術得當,部隊動作迅猛,使敵人難以招架。15日拂曉,我佔領了月浦鎮街區。
5月23日,我總攻開始。28軍奉命指揮33軍,再攻楊行。進展正順利時,兵團又指示28軍脱離最後攻擊,向吳淞前進。時間緊迫,兵團又3次要求速追。一天“四道金牌”,真如陣陣戰鼓。28軍拿出主力82師另外2個團,加強楊行突擊力量,軍主力則向吳淞疾進。26日拂曉,楊行守敵一部被殲,其餘逃竄。這塊硬骨頭,28軍啃了10來天才徹底吃掉。
月浦方向,29軍令85師必須拿下月浦鎮東南可屏障寶山、吳淞和江灣機場的唯一支撐點——25.32高地。主攻的253團此前已傷亡過半,仍然鬥志不減,於20時攻下高地,殲敵1個營。24日拂曉後,敵人在猛烈炮擊後,以4個步兵營,在8輛坦克掩護下,分數路向高地反撲。253團指戰員與敵奮勇拼殺,連續打退敵一次次瘋狂進攻,陣地得以堅守。
26日上午,28軍和29軍等部在吳淞勝利會師,關閉了敵從海上再逃之退路。27日,10兵團和9兵團肅清了蘇州河北之敵,上海解放。這次戰役中,28軍殲敵9400餘人,29軍殲敵12600餘人,攻擊浦東的31軍也圓滿完成了任務,殲敵17600餘人。
南下福建
上海解放後,國民黨軍在福建的防務主要由福州綏署主任朱紹良負責,他將從蘇南、皖南、浙江等地逃至福建的國民黨軍各殘部和原駐閩部隊整編為8個軍15萬人,分屬第6、8、22兵團建制,負責防守福州、廈門、金門等地。其中福州之敵為李延年之6兵團,指揮5個軍14個師約6萬人,兵力最為蝟集。
向福建進軍是中央軍委、三野賦予10兵團最光榮的任務,攻佔了福建,就能佔領解放台灣的前哨陣地,意義非常重大。
1949年7月初,葉飛、韋國清和華東局常委、福建省委書記張鼎丞帶10兵團全體將士和5000名地方幹部、3000名支前民工從蘇南南下,浩浩蕩蕩向福建進軍,經悶熱難熬的火車運輸和道路崎嶇、叢林茂密的徒步行軍,忍飢耐渴,克服各種困難,翻越閩贛邊界的仙霞、武夷山脈,於7月下旬進至古田、南平、建甌等地集結。
此時,先期入閩的10兵團先遣隊和堅持敵後鬥爭的閩浙贛邊縱隊在閩北已勝利會師,籌集了大批糧草,全力策應和支援南下大軍。
根據駐閩敵軍佈防,8月6日,10兵團各軍分3路向福州守敵實施鉗形攻擊,16日攻佔了馬尾、福清等地,殲敵一部,截斷了敵人預定的海陸逃路,於17日解放福州市。敵在我連續打擊下,倉皇逃竄,被我軍聚殲於福清西北烏龍江兩岸地區。至23日,福州戰役結束,共殲敵近4萬人。
8月25日,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的同時,成立福建軍區,由10兵團兼。司令員葉飛、政委張鼎丞、韋國清。
奪取福州後,10兵團以29軍、31軍乘勝沿福廈公路南進,直逼漳廈地區。敵劉汝明8兵團2個軍近4萬人防守漳廈,李良榮22兵團2萬餘人防守大、小金門。9月19日,10兵團發起漳廈戰役,當日攻佔同安,黃昏佔領漳州。至25日,我軍攻佔廈門外圍陣地,殲敵17000餘人。10月15日15時,我29、31軍發起對廈門、鼓浪嶼的總攻,經過激烈爭奪,17日上午11時戰鬥結束,殲敵8兵團27000餘人,還險些活捉了剛調任來的我手下敗將湯恩伯。至此,退守福建之殘敵,除大、小金門等島嶼外,餘皆被我殲滅。在這次戰役中,擔任迂迴漳州任務的31軍92師275團表現非常突出,該團英勇追擊敵1個軍部和1個整師約萬餘人,對解放漳州立下大功。
浴血金門
在不斷勝利的鼓舞下,10兵團領導的主要注意力轉入城市接管工作,令28軍準備攻擊金門。金門島是國民黨軍東南沿海的戰略據點之一,位於廈門以東10公里處。戰前,我偵察得知守敵為22兵團李良榮部約2萬餘人,敵12兵團胡璉部撤離潮汕,似向金門運動(實際上該兵團18軍1萬餘人已馳抵)。
在“寧急勿緩”情緒的影響下,大意輕敵在所難免。28軍決定以82師244團、84師251團和29軍85師253團共8000餘人為第一梯隊,另以4個團1.1萬餘人為第二梯隊,發起金門登陸作戰。
10月24日21時,第一梯隊的3個團分別於澳頭東北海灣及大嶝島、蓮河登船,23時45分起渡,隱蔽向金門開進。25日1時40分,244團首於龍口突破登陸,253團於古寧頭登陸。2時,251團在湖尾鄉登陸。253團登陸後,團指令3營鞏固灘頭陣地,1、2營插向縱深。把3營留在古寧頭非常英明,為我登島部隊堅持戰鬥3天提供了支撐。各團登陸成功後,未及整頓建制,就依事先規定的“有幾個人打幾個人的仗,不等待,不猶豫,向裏猛插”的原則,按照原來區分的任務,在無陣地依託的情況下各奔目標。由於師級幹部未有一人上去,3個團無統一指揮,互相也未能靠攏和溝通聯繫,給敵人將我3個團各個擊破造成了可乘之機。雖然登陸組織存在許多失誤,但我各團攻擊相當勇敢,勢不可擋。敵201師的陣地在一兩個小時內就全線被突破,守軍驚慌失措,向南逃竄。
244團在龍口登陸成功後,將抓獲的大批俘虜留在海邊,插入敵人縱深,1營佔領了金門西部的制高點雙乳山。該團雖然進展很快,但因未很好組織,建制紊亂,2營前進至瓊林附近時,正遇到前一夜在此演習後停下修理的國民黨軍坦克,遭受火力阻擊。天亮後,清醒過來的敵人逐漸查明瞭我軍登陸點和登陸規模,開始調集重兵對我反擊,敵機將我擱淺在沙灘上的第一梯隊船隻全部炸燬,敵坦克也利用有利地形以密集炮火襲擊我登陸部隊,244團傷亡很大,進攻受挫。
25日9時,244團團長兼政委邢永生用步話機將該團登陸作戰情況向28軍前指做了報告,特別提醒根據俘供已證實敵12兵團19軍也已增援到達金門。此時,金門島上的國民黨軍已增加到兩個兵團4萬餘人,尚不包括海、空軍支援力量。國民黨軍越打越多,局勢越來越嚴重。11時,國民黨軍的坦克衝至海邊,用燒夷彈向擱淺在岸邊尚未被飛機炸燬的木船不斷射擊,木船燃起大火,海邊的國民黨軍俘虜羣也乘機跑散。戰至中午,邢永生將244團剩餘人員組織起來,在雙乳山一帶構成環形防禦,固守待援。
◆31軍官兵乘船向廈門鼓浪嶼發起攻擊。
25日一天激戰,我東路244團和中路251團所佔之陣地基本喪失,人員傷亡慘重。當天傍晚,251團團長劉天祥帶部分人員轉移至古寧頭與253團會合。此時,253團尚有1000餘人,但彈藥不足,給養困難,決心固守待援。26日3時,82師246團團長孫雲秀帶4個連渡海增援,並擔負指揮全部登島部隊的任務。這4個連在湖尾鄉一帶登陸,上岸後即殲滅國民黨軍一個營,隨後向雙乳山一帶推進,並積極同第一梯隊部隊聯絡。但第二批登陸的部隊實在太少,打開的突破口在天亮後即遭敵人封鎖。孫雲秀帶246團兩個連突圍,衝到古寧頭與堅守該地的部隊會合。10月26日天亮後,島上情況急劇惡化,國民黨軍集中主力,在海空軍和坦克掩護下向古寧頭、林厝、浦頭一線猛烈反撲。當日上午,我各團剩餘人員加起來僅1200餘人,大部退守古寧頭。一邊是重兵圍攻、狂轟濫炸,一邊是滔天海浪、無船可退,面對如此絕境,我登島部隊仍拼死抵抗,予敵重大殺傷。
激戰至26日夜,孫雲秀召集各團指揮員開會,決定分散突圍打游擊,同敵人周旋到底。28軍前指同金門島上的聯繫陸續中斷,勇士們再也回不來了,無船可渡的二梯隊上萬名指戰員擁在海邊眺望金門,悲憤交加,齊聲痛哭。27日10時,金門戰鬥結束。後來得知,246團團長孫雲秀決心不當俘虜舉槍自殺。244團長兼政委邢永生、251團團長劉天祥、政委田志春、253團團長徐博先後被俘,均遭敵秘密殺害。253團政委陳利華被俘後未暴露身份,補進國民黨軍,後升為政戰單位上校,1981年被同鄉告發,被捕處決。
金門戰鬥慘烈至極,教訓深刻,是解放戰爭中我軍一次重大失利,共損失兩批登島部隊計9086人,殲滅國民黨軍9000餘人。戰後,葉飛向三野電報戰鬥詳情並沉痛請罪,毛澤東批示:對輕敵思想和急躁情緒要深以為戒,務必穩妥、有計劃地殲滅殘敵。
1950年2月,華東軍區直屬第32軍(2.9萬人)從青島南下福建,歸10兵團兼福建軍區建制,接替28軍執行以閩北剿匪為主的海防、警備和作戰任務。該軍是從膠東拉出的第4支子弟兵。在閩期間,共進行大小戰鬥380多次,殲匪特8000餘人,有利配合了福建地區的土地改革和剿匪鬥爭。
1951年5月,10兵團兼福建軍區改稱福建軍區兼10兵團。1952年5月,10兵團番號撤銷,原轄部隊均歸福建軍區領導指揮。1956年7月,福建軍區改稱福州軍區(大軍區),葉飛任司令員兼政委。1957年3月,以福州軍區公安軍改編為新的福建軍區,1960年改稱福建省軍區。1985年8月,福州軍區和南京軍區合併。至此,三野10兵團機關沿革終結。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