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時間10月10日凌晨,俄羅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國外交部長長關於納卡局勢的會談結束。這一長達10個小時的會談取得了豐碩成果——亞阿雙方同意,從10月10日12時開始在卡拉巴赫地區停火,並同意停火後交換戰俘和陣亡將士遺體。
至此,這場始於9月27日、持續14天的衝突終於告一段落。圍繞納卡地區的衝突,已經導致雙方重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尤其是亞美尼亞,本身就是小國,人口也少,精鋭部隊更是微乎其微,根本打不起長期的消耗戰。所以我們看到,亞美尼亞實施了全國總動員,宣佈進入全面戰備狀態,號召適齡青年、中年、甚至老年、婦女踴躍參軍保衞祖國。
亞阿停火,對亞美尼亞來説可謂是救命稻草,解了燃眉之急,對阿塞拜疆而言也是不錯的結果,見好就收。但對阿塞拜疆的幕後大哥土耳其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在衝突爆發後,土耳其是國際社會中罕見的支持開戰的國家,不光看熱鬧不嫌事大,還直接出兵出武器打亞美尼亞,一度把亞美尼亞打得抬不起頭,成為亞阿衝突最大的攪屎棍、絆腳石。要是沒有土耳其的干預,雙方根本不可能打這麼慘烈這麼持久。這麼一停戰,土耳其的計劃就落空了。
對俄羅斯而言,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手心手背都是肉,偏袒任何一方都不合適,況且亞美尼亞跟美國走得過近,俄羅斯若是直接軍事援助亞美尼亞就起不到敲打作用了。我們看到,美國在這場衝突中就沒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嘴炮呼籲不要打了。普京這次拿捏很到位,先是表達嚴重關切,不聽話?然後就劃定一週期限,還不聽話?好,直接和兩國頭號人物打電話,定了大方向,然後緊接着叫兩國外長到莫斯科面談,探討停火協議細節。
雖然談判很艱難,從下午開始到凌晨結束,近10個小時,困得三國外長都快趴桌子上了才結束,但成果是顯著的。俄羅斯作為帶頭大哥,成功斡旋兩個打架的小老弟,再次向全世界展現了俄羅斯巨大的國際影響力。此舉也啪啪打臉了美國:幹啥啥不行,搗亂第一名,關鍵時刻就掉鏈子,極其靠不住。
不過,有法國媒體指出,三國達成的這份停火協議可能會十分脆弱,並沒有解決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間的實質矛盾,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兩國再次發生衝突摩擦,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
實際上,任何停火協議在執行時都可能淪為一張廢紙。比如,阿富汗與阿塔組織剛簽完停火協議,美軍車隊就被炸彈掀翻;印巴停火協議更是沒有什麼效力,經常簽署也經常撕毀;烏克蘭和頓巴斯之間也是這樣,停火協議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