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們不再像以前那般“重男輕女”,必須要生個男孩子來傳宗接代。現如今,人們的生育思想觀也越來越開朗,對孩子的性別不再那麼在意,不再非男孩不可。甚至,比起兒子的調皮搗蛋,很多家庭更喜歡乖巧懂事的女兒。生兒子的經濟壓力更大一些,兒子成年後買房、買車、結婚的彩禮錢,這些無疑都會落到負擔的身上。生女兒,女兒不像兒子那般調皮搗蛋,在日常的育兒方面更輕鬆一些。生女兒,也不需要為彩禮錢而發愁,在經濟壓力方面也輕鬆不少。
生女兒的好處,似乎還不少,但是從長遠來看,多少會有點心酸。李阿姨和丈夫已經退休,領着退休金的老倆口,本應該像其他退休人員一樣,到廣場下下棋,到公園跳跳廣場舞,過着輕鬆舒服的日子。可這兩口子卻經常唉聲嘆氣、愁容滿面。
李阿姨和丈夫倆人生育有一個女兒,女兒十分乖巧懂事,事業有成,也減少了夫妻倆不少的經濟壓力。但是隨着女兒年紀的增大,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李阿姨和丈夫都希望女兒可以在家附近找個對象,安定下來。卻不想,女兒選擇遠嫁到外地。即使不捨的,李阿姨和丈夫還是選擇尊重女兒的決定。
還沒結婚之前,女兒信誓旦旦的説:“如今的交通那麼發達,我以後一定會經常會來看你們的”,但是,婚後,女兒一次都沒有回來過。平時,李阿姨和丈夫想女兒了,也只能通過視頻聊天以解相思之苦。逢年過節,家裏只有李阿姨和丈夫倆人,顯得格外冷清。
婚後沒多久,女兒發現自己的丈夫出軌了,時常打電話回家哭訴。李阿姨兩口子十分心疼女兒,也考慮過讓女兒離婚,回老家再找一個。然而,在女兒下定決心離婚的時候,發現自己懷孕了,不忍心讓孩子一出生就沒有爸爸,選擇繼續和丈夫生活下去。得知妻子懷孕的丈夫,發誓會痛改前非,一番山盟海誓下,妻子再一次相信了他。不久,寶寶出生了,是一個可愛的女孩,然而丈夫和婆婆得知自己生的是女兒時,當場臉色大變。
丈夫罵她不會生,生了這麼個賠錢貨。婆婆罵她敗家,是個生不出兒子的賤貨。丈夫和婆婆都不待見剛出生的寶寶,自然也是不會照顧她坐月子的心疼女兒的李阿姨帶上丈夫連夜趕往外地去照顧女兒坐月子,在照顧女兒坐月子期間,女兒的婆婆經常對李阿姨口出狂言或者冷嘲熱諷、指使李阿姨幹活,心理憋屈的李阿姨,不想讓女兒夾在媽媽和婆婆之間難堪,便一直隱忍着。
女兒出月子後,李阿姨和丈夫便回了老家,剛回到家,便接到女兒來電哭訴與婆婆相處不好,丈夫又揹着自己出軌。老兩口十分心痛女兒,但又無可奈何,因為這都是女兒當初的選擇,也只能在女兒哭訴時説些安慰的話。老兩口也因女兒的事情夜不能寐,一想到女兒,李阿姨就心疼得落淚,甚至直言:“如果當初生的是個兒子,我現在就不用這麼操心了”
生女兒的家庭,將會在未來面臨這4個問題。
1、面臨女兒遠嫁的問題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隨着女兒年紀的增長,父母會面臨着女兒可能遠嫁的問題。現如今的飛機、動車、地鐵等交通工具都十分便利,不管去那都十分快捷方便。信息科技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好,人們溝通起來更加容易便捷。
信息科技的發展、交通的便捷,也讓越來越多的女孩子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然的為了愛情選擇遠嫁他鄉。婚前她們也會像李阿姨的女兒那般信誓旦旦的承若:“婚後,一定常回家看看”。但是結婚後,真正常回家看看的女孩,少之又少。雖然,交通工具是非常便捷,但若女兒選擇遠嫁,來回的交通費用也不是一筆小費用。婚後,女兒還要協調家庭和工作的關係,回家探親的時間就顯得十分寶貴。
2、心疼女兒生娃
女性婚後都是要生兒育女的,而母親作為過來人,親身體驗過懷孕生子的痛苦,肯定會十分心疼女兒。特別是女兒生產的當天,就猶如在“鬼門關”走一遭,守在產房外的母親是十分擔憂女兒的情況的。
3、擔心女兒與婆婆之間的關係
都説世界上最難相處的就是婆媳關係,婆媳關係是千古難題,也是會直接影響到夫妻感情的一大因素。父母作為過來人,體會過婆媳關係中的為難以及辛酸,因此,在女兒婚後,父母也會擔心女兒處理不好婆媳之間的關係。婆媳關係處不好,女兒的生活也不會太幸福。如果,女兒嫁得離家比較近,還可以經常回孃家,有孃家撐腰,為她出謀劃策。倘若女兒遠離,父母想幫,也是有心無力,只能幹操心。
4、不忍心女兒生活得過於勞累
女性結婚後,不是做起全職太太,就是要兼顧家庭的同時兼顧着工作。做全職太太的女性,要早起為家人買菜準備一日三餐,承包家中洗衣拖地的大小事物。有孩子的,還要帶娃,偶爾還被丈夫抱怨,一天在家啥事不幹邋里邋遢。兼顧家庭和事業的女性,白天面對高壓的工作,下班回家後,還要獨自一人處理着各種家務,身心是十分疲憊的。而作為從小被父母呵護長大的小公主,父母自然不願看到女兒生活得這般勞累。
總結:
不管是生女兒還是生兒子,父母操心的事都不會少。生女兒不需要為她準備彩禮,買房買車,看似經濟壓力比生兒子少,但是操心的事可不少。生女兒,會面臨女兒遠嫁的問題,擔心女兒處理不好與婆婆之間的關係,不忍心讓女兒生活得太過於勞累,心疼女兒懷孕生子等等。雖然,當今社會的思想觀念越來越開放,不再是重男輕女。但是不管是生兒子孩子生女兒,父母都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教育孩子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