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黨員講述“巾幗心向黨 奮鬥新徵程”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6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在中國共產黨9000多萬名黨員中,女黨員有2500多萬名,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今天下午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來自農業、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的5位婦女黨員代表圍繞“巾幗心向黨 奮鬥新徵程”和中外記者交流,講述了她們在各自崗位上建功立業、展現巾幗風采的故事。

婦女黨員講述“巾幗心向黨 奮鬥新徵程”故事

  今年37歲的沈玉君,20歲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所長。從事農村能源環保相關的科研工作,常年和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打交道,“現在,研究所有近一半的女科技人員,我們依然汲取着前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始終堅持科技報國的信念和那種越難越打不倒的韌勁”。   

  沈玉君説,中國農村從過去的“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到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呈現出“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宜居畫面,每當看到農村的環境越來越美,有一些融入了科研人員的技術和想法,特別欣慰。   

  “我在社區裏有很多‘親戚’,殘疾孩子喚我‘媽媽’,孤寡老人叫我‘女兒’,近些日子他們又親切地管我叫做‘二姐’。説句心裏話,我在社區裏有多少個姐妹、有多少個孩子,我自己也記不清楚了。”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靈山街道靈西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娟23年前剛到社區時,為了儘快地掌握社區居民情況,用600個小紙條敲開了每家每户的門,“當我發現有那麼多的老人需要去照顧,有那麼多的下崗失業人員需要就業,還有那麼多的殘疾兒童需要關愛,我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讓他們都能過上好日子”。   

  今年77歲的陝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兒科主任醫師路生梅,1984年入黨,退休前是陝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兒科主任醫師。24歲那年,她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畢業,分配到了佳縣。初到佳縣,不到十里路的出診,路生梅摔了幾十個跟頭,來到病人家裏,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使那個孩子轉危為安。孩子的媽媽熬了一夜,給她做了一雙千層底的布鞋。“我那時候感覺到了家的温暖,這鞋上的一針一線都是佳縣人對我的愛和心疼。”50年後,路生梅把這雙精心收藏的布鞋帶到了北京,自己一直沒捨得穿。

  “現在,我們佳縣村村都通公路了,而且村村都有衞生室,為農村的急診病人贏得了搶救時間。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的各項醫療保障制度,佳縣農民因為窮看病難的問題已經不存在了,也解決了因病返貧的問題。還有醫聯體、遠程會診等措施,佳縣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大城市專家的醫療和救治”。路生梅説。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蘆詠莉199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到今年7月,黨齡就30年了。把小學辦出大學的味道,是蘆詠莉心中的夢想,“大學有大學的任務,小學有小學的任務,大學和小學各自的教學方式和學生需求各不相同,在不能互相替代的同時,是否可以有相互借鑑的地方?”   

   “在這所學校,我們希望送給每個孩子一生受益的禮物:‘一副健壯的體魄、一顆聰慧的頭腦和一個遠大的夢想’。”蘆詠莉説,2017年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提出“構建沒有圍牆的學校”,核心就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們的學習富有生命力,“我們想打開學校的校門,讓孩子在學校裏的學習、教室裏的學習走向真實的社會;同時,也希望打開孩子們的心門,讓孩子在書本里的學習走向真實的生活,學習解決現實社會里真實的問題”。   

  在高鐵鋼軌探傷這個行業,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鋪架分公司探傷工關改玉已經工作了12年。“這個工作就是每天行走在鋼軌的延伸線上,每到一個焊接點,就蹲下、檢測、起立,然後到下一個焊接點,每天重複着同樣的動作。”關改玉説,這項工作雖然平凡甚至不起眼,但是它卻關乎着列車的運行安全,關乎着乘客的生命安全。   

  工程建築行業90%以上都是男性,像關改玉這樣在基層一線的女性,少之又少。每當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她都告訴自己不能退縮,只要努力,也能頂起“半邊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3 字。

轉載請註明: 婦女黨員講述“巾幗心向黨 奮鬥新徵程”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