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根本不可能取代中國!”澳高官口出狂言,權威專家一語挑明
據國內媒體8月9日報道,在澳大利亞現任總理莫里森領導的政府為了“討好”作為盟友的美國,三番兩次破壞中澳關係,導致中澳貿易關係遇冷後,澳大利亞前總理託尼·阿博特一邊罔顧事實地“抨擊”中國,另一邊馬不停蹄地鼓吹“印度可完美取代中國”。
當地時間8月9日,上週剛以貿易特使身份訪問完印度的阿博特在《澳大利亞人報》發表題為“印度,是替代中國的明智選項”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阿博特將印度稱之為“世界上的新興民主超級大國”,還揚言“印度完全可以在全球供應鏈中完美替代中國”。然而,在花大量篇幅讚揚印度總理莫迪和印澳關係之後,阿博特老調重彈地將矛頭對準中國。
阿博特在文中聲稱,儘管他承認簽署與中國簽署了中澳自由貿易協定(CHAFTA)後,澳大利亞對華貿易飛速增長,甚至比中國對澳的出口增長得還要快,但時至今日,澳方的大麥、葡萄酒、煤炭等無數產業卻遭到中方的“抵制”,這讓貿易被當作一種“戰略武器了”。此外,他還在文中罔顧事實地“污衊”中國,妄稱“中國‘竊取’西方技術以削弱其產業”“中國藉此成為了一個比前蘇聯還要強大的對手”,並向澳商界喊話稱,“若你們也能像長期對待中國那樣對待印度,那麼印澳將會成一家人”。
需提及的是,在阿博特還是澳方一把手時,他將CHAFTA作為其政府執政期間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而阿博特上述關於CHAFTA的言論與他此前的一番表態是自相矛盾的。據悉,在中澳簽訂CHAFTA後,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對中國出口大於進口的發達國家之一;然而,今年7月27日,阿博特在心知肚明的情況下、“得了便宜還賣乖”地稱,如果換做是現在,他如今絕對不會與中國簽署這一貿易協議。隨後,他還倒打一耙地妄稱,澳大利亞的經歷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中國並未兑現當初在CHAFTA許下的“政治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阿博特作出上述表態之前,莫里森政府已嚴重破壞中澳關係。據悉,為了抱上美國政府的大腿,莫里森政府在政治領域和美國政府亦步亦趨,並接連不斷地跟中國過不去,逼得中國不得不出手還擊。然而,當中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時,莫里森政府一邊擺出“求中國和我們談談吧”的心態,另一邊則做出“談可以,但澳方不會認錯、不會賠償”的態度,並倒打一耙地向世界“叫屈”:“當我們對長期商定的規則提出某些行為或挑戰時,並不意味着我們對付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種種貿易數據表明,中國才是澳大利亞出口貿易最大的“財神爺”,澳方向印度出口的貿易僅僅是中澳的“滄海一粟”;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研究員錢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此表示,印澳兩國在經濟結構上互補性不明顯,甚至還存在競爭關係,“印度根本取代不了中國!”他指出,產業鏈並不為某一政治或者政治勢力所左右,美國尚不能改變,更何況經濟體量更小的澳大利亞。
錢峯還強調,阿博特醉心於地緣政治鬥爭,其用印度取代中國的想法為無稽之談,也勢必會遭到國內商界的反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日前也表示,“有些人可能認為,如果誇大中國威脅能夠有助於爭取反華支持,但這完全錯誤的”。《南華早報》此前也曾發文指出,儘管澳大利亞試圖以印度等新市場來代替中國,但事實證明,這條路根本行不通。
對於澳大利亞官員三番兩次的污衊和指責,中國駐澳大利亞公使王晰寧曾明確表示,澳大利亞在兩國貿易問題上“不要假裝站在道德制高點”,中國隨時準備採取行動捍衞自己的國家利益。“中國不是一頭奶牛,我認為人們不該想着在中國正值盛年時擠奶,最終再密謀將其宰割。我們對協同合作秉持開放態度,但我們會非常堅定地捍衞我們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