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今年以來,電影市場持續火爆。然而,不少觀眾反映電影票“退票”“改簽”難。購票平台、影院互相踢皮球,有的收取近四成的手續費,有的乾脆説“不行”,引發質疑吐槽。
誰都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無論是從人之常情的角度,還是從人性化服務層面,購票平台和影院都應對觀眾提供“退改簽”服務,現在單方面設置過高“退改簽”門檻,甚至言稱“概不退換”,不僅不合情理,而且涉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影院方的解釋耐人尋味——不退票是擔心有人惡意刷票,刷票會造成預售期間票房大賣的假象,影響影院排片。這種顧慮有一定現實性,但以拒絕觀眾正當的“退改簽”訴求為代價,來阻止部分“飯圈粉絲”的不當應援和造勢,必然會造成諸多“誤傷”。據此制定“退改簽”的霸王條款,站不住腳。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早在2018年9月就發佈了《關於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其中規定:有關各方要加強行業自律,所制定的“退改簽”規定,均要優化流程、簡化手續;各影院應在大堂醒目位置公示購票“退改簽”須知,以保證觀眾提前瞭解 “退改簽”規定。國家廣電總局出台的《影院計算機售票軟件系統技術規範》也規定,售票軟件應具有退票功能,並建立相應退票記錄。有關方面出台上述規範,就是要保障觀眾的“退改簽”權益,明確各方應盡責任,優化簡化手續流程,強調公開透明廣而告之,避免暗箱操作刁難推諉。
顯然,某些影院和第三方售票平台已然違規。拿行業規範當兒戲,對管理規章置之不理,“我的地盤我作主”的做派和想法,要不得!
影院業者必須明白,正常“退改簽”與惡意刷票,應一碼歸一碼,不能拿後者做拒不執行前者的擋箭牌。面對市場風險,要通過正當手段努力化解,而不能將風險和損失轉嫁給消費者,這是商業道德的應有之義,也是法律規範的底線要求。
針對惡意刷票,完全可以正當反制。一方面,可以利用科技手段甄別,平台或影院通過監控後台大數據,觀測識別潛在異常,形成預警防範機制。另一方面,還可參照火車票“退改簽”政策,對個人退改次數和頻率進行限制,結合退票時間合理收取手續費。將功夫用在對的地方,與時俱進科學應對,別有用心者就無法得逞。
對於退票本身,電影業者也需理性看待。畢竟,影片質量與口碑才是票房的根本。好的影片會吸引越來越多觀眾觀影,甚至會出現“一票難求”。反過來説,如果某部影片反響不佳,買了預售票的觀眾難免有退票或換看其他影片的想法。促進電影市場健康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氛圍,理當給予觀眾“用腳投票”的權利。
維護觀眾權益,保障業者利益,呵護市場秩序,是相輔相成的。某些人別光打自己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