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五年了,沒有回美國的計劃”

  “美國人為什麼選擇來中國?”近日,海外自媒體Asian Boss帶着這個問題走上上海街頭,採訪了多名在滬生活的美國人。

  “我媽媽在中國做生意(我就跟着來了),她總是告訴我和妹妹,中國就是未來。”

  “我是來中國上學的。”

  “這裏有一些……我不知道怎麼準確表達,一種‘存在性吸引’,我就是覺得我應該到上海來。”

  這家海外自媒體發現,這些美國人來中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令他們選擇留下的原因卻都類似。

  當記者提問道:“在中國的生活符合你的預期嗎?”一位受訪者不假思索地回答:“遠超預期。”

  

“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五年了,沒有回美國的計劃”

  不少在華生活多年的美國人表示,相比於美國社會發展的趨於飽和,中國社會對各類人羣、各種文化的包容與友好、充滿活力的經濟環境及豐富的就業機會等,都吸引着他們。

  一位受訪的美國小哥指出,問“美國人在華的感受”,不如問“身為外國人在華感受”來得更加準確,因為中國社會並不會區別對待不同國家的外國人,“沒有人因為你來自美國或者英國就對你有什麼不同看法,這是一個友好的國家。”

  另一位已在華生活30多年的女士告訴Asian Boss,自己在這裏組建了家庭,並和丈夫決定在中國撫養孩子長大。談及疫情,女士直言:“我現在身處中國感覺特別理想,這是實話。”

  

“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五年了,沒有回美國的計劃”

  還有一位美國大叔坦言,自己原本希望三歲的兒子可以回到美國生活,但如今的美國已不是他小時候的美國了。

  他感慨道:“美國變了,不是那麼好了,我對美國的發展也抱有消極態度。”相較之下,這位大叔表示,在中國生活他卻沒有這樣的憂慮。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在上海生活多年的美國小哥還指出,中國社會的發展也正日趨成熟。早些年,外國人的身份或許會有特殊待遇,但近些年隨着中國社會的開放發展,人們愈發對“外國人”這一身份脱敏。

  

“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五年了,沒有回美國的計劃”

  這段海外自媒體制作的街採也在網上引發熱議。

  有意思的是,不少海外網友表示,通過這些美國人口中的講述,才明白某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抹黑有多嚴重。

  “聽完這些人的真實講述讓我意識到,部分美國媒體是‘真毒’啊。”

  

“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五年了,沒有回美國的計劃”

  還有很多海外網友表示,他們對在中國生活的體驗深有同感:

  “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五年了,坦白説我沒有回美國的計劃。”

  “給大家一個小提示,街採的背景是世界上最大的星巴克旗艦店。僅僅表達一下以此可見這座城市的開放程度。”

  “那位談論要在哪裏撫養兒子的大叔聽起來是一位好爸爸。我想每一位擁有快樂童年的父親或母親,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儘可能的重温他們當年的生活。但大叔考慮問題很有預見性,從可持續性、現實情況和安全問題來説,他意識到他原本的想法只能是紙上談兵了。”

  “打小以來,去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一直是我的夢想。頗為諷刺的是,直到去年我30歲,才有機會去上海出差5個星期。那裏到處都是機遇,可惜因為疫情我的簽證無法續簽了。我真想再回中國。”

  

“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五年了,沒有回美國的計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8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五年了,沒有回美國的計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