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俄羅斯越來越重視歷史,俄歷史學會主席:共同的歷史記憶會維護各國之間的信任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10月4日至6日,世界中小學歷史教師大會在莫斯科舉行。世界上還從未舉辦過規模如此龐大的各大洲歷史教師論壇,來自37個國家的約100名外國教師以及俄羅斯57個地區的200名國內教師齊聚俄羅斯首都。

論壇實質

俄羅斯歷史學會主席、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強調:“企圖將對歷史問題的討論政治化是不可接受的。”他説,“任何人都無權用過去教育新一代人相互仇恨。我相信,共同的歷史記憶會維護各國之間的信任,併為各國提供有益的教訓。”俄羅斯歷史學會的重點工作方向之一是“青年和歷史學”。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世界通史研究所科學負責人丘巴良(Alexander Chubaryan)認為,“全世界都存在對中小學歷史教育的不滿”。現代教科書遠非完美,無法吸引熟悉現代科技的“高階”學生的興趣。他説:“不管我們喜不喜歡,現代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與他們的祖父母完全不同。我們必須適應。”今年9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知識節當天飛赴符拉迪沃斯託克,為中小學生、奧林匹克競賽和各種比賽獲勝者上了堂公開歷史課。與總統會面時,來自沃爾庫塔的一名學生提出為歷史教材增添二維碼,掃描就能與過去時代的人物“見面”,聽他們講述自己和所處的時代。普京對此表示讚賞。他説:“這個想法很有意思,讓某個歷史人物出現在屏幕上,介紹他自己,講述他經歷了什麼,人們是怎樣生活的,他是怎樣生活的,這樣會更容易理解。”

每期俄羅斯歷史科普雜誌《祖國》都有這樣一句卷首題詞:“有人説,我們的歷史不如其他民族的歷史豐富,我不這樣認為——需要的只是品味、智慧、才能。你可以選擇、鼓舞、描繪,讀者們就會感到驚訝……”國家歷史編纂學家尼古拉·卡拉姆津的這句話成為編輯部工作人員落實編輯部舉措的行動綱領。俄羅斯歷史教師也在工作中積極利用《祖國》雜誌,該雜誌是《俄羅斯報》旗下刊物之一。

國家倡議

只有銘記過去,才能實現既定目標。9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全俄公視頻開課上説:“保存記憶是一項絕對具有國家重要意義的任務,目的是在這一記憶和我國英雄歷史的基礎上,滿懷信心地向前邁進,走向未來。我們不能固守過去,但我們應當在過去的基礎上為前進創造條件,這就是全部意義。”

普京説,歷史是所有人文知識的基礎,我們必須回顧過去,避免未來重複悲慘事件。據估計,如果不是20世紀的兩次解體,俄羅斯的人口現在可能達到5億。普京説:“1917年革命後俄羅斯帝國不復存在,俄羅斯失去了西部和北部大片領土,然後逐漸恢復,之後又發生了蘇聯崩潰。”他呼籲仔細分析觸發這些事件的關鍵因素,“如果這些事件沒有發生,我們現在將是另一個國家。”普京為中小學生講述了偉大衞國戰爭的勝利。他説:“這是整個20世紀最耀眼、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如果沒有這場勝利,世界將完全不同,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命運將完全不同。”他説,“根本就不會有命運,因為德意志帝國的文件規定,俄羅斯的部分人口應當被用於工作,不能工作的一部分人要被送到烏拉爾以東、北方、無人區,也就是任其滅亡,還有部分人將在毒氣室中被消滅。”

關注歷史人物

6月初,普京在列寧格勒州加特契納市為亞歷山大三世雕像揭幕,並將歷史上的這位皇帝比作磐石。他在觀看揭幕後的雕像時説:“太棒了!磐石,這個人就是磐石,無論從事業還是性格來説,超級棒,太好了!”普京在揭幕儀式上致辭時指出,保護俄羅斯的歷史和精神遺產非常重要。他強調,亞歷山大三世統治時期“是大規模技術進步、工業和國家變革的自然結合,忠於民族傳統和文化、忠於自己獨特根源的典範”。普京認為,亞歷山大三世“熱愛俄羅斯,生活在俄羅斯,盡一切努力推動俄羅斯的前進和穩步發展,保護並鞏固俄羅斯在歐洲和世界上的利益”。普京説,同時代的人對皇帝及其活動有不同看法,“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會是這樣,因為很難實時評估這種規模的工作,有時根本不可能。”

俄前文化部長、現總統助理弗拉基米爾·梅金斯基在揭幕儀式後對記者表示,亞歷山大三世在俄國曆史上佔有特殊地位,因為從他開始國家政策出現了決定性轉折。梅金斯基説:“我們看一下俄羅斯所有偉大的和不偉大的君主,從彼得一世開始,他們都以某種方式借鑑歐洲道路,比如荷蘭、普魯士、法國或英國。亞歷山大三世率先提出‘俄羅斯不僅僅是歐洲’。我們是個歐洲國家,但我們擁有獨特的文明,我們必須既從歐洲,又從亞洲學習最好的東西,從數千年來生活在我們土地上的人民和民族那裏學習最好的東西,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道路。”這座新雕像是為紀念2020年亞歷山大三世誕辰175週年創作的,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的防疫限制,揭幕儀式被推遲。

許多現代歷史學家認為,普京正在繼續亞歷山大三世在上一輪的歷史螺旋中開闢的事業。俄羅斯歷史學家、哲學家季霍米羅夫(Lev Tikhomirov)説:“上一任皇帝亞歷山大二世時期,俄羅斯是個被鄙視的國家,當然沒人會以身為俄羅斯人為榮,這在亞歷山大三世時期發生了轉變,俄羅斯開始作為某種巨大的國家力量崛起,這甚至給移居外國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成為政府的敵人並不意味着成為俄羅斯的敵人,現在,政府開始越來越等同於俄羅斯,因此與政府為敵的人,開始在內心深處自問,他是否也在與自己的人民為敵?”

在亞歷山大三世去世那年,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Vasily Klyuchevsky)説,被譽為“和平締造者”的亞歷山大三世成功打破了西歐對俄羅斯的警惕和敵對態度。長期以來,歐洲與俄羅斯建立關係時一直遵循“迄今達一個世紀之久的根深蒂固的偏見,認為俄羅斯是亞洲蠻族先鋒,對歐洲文明的永恆威脅。從拔都到拿破崙一世,我們拯救了西歐,並承受了多次威脅世界的一系列侵略,歐洲則視俄羅斯為亞洲的西部,自由歐洲的敵人。”克柳切夫斯基説,即使廢除農奴制並進行大改革後,“歐洲仍視我們為蒙古式守舊思想的代表,是文明世界糾纏不休的棄兒。在這種觀點的壓力下,俄羅斯習慣於斜視和不信任西歐。直到亞歷山大三世統治時期,歐洲才承認它原以為威脅其文明的那個國家,一直站在那裏保衞着它,其對歐洲文明基礎的理解、珍視和保護絲毫不亞於其締造者。歐洲認識到,俄羅斯是歐洲文化必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其民族大家庭血緣上的自然成員。”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