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思念一個人到極致,對方是會有心靈感應的

其實,思念一個人到極致,對方是會有心靈感應的
相愛的兩個人有時候會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導致兩個人不能整天待在一起,甚至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擁抱都會是一種奢望。
所以,在那些不能面對面的日子裏,“思念”就成為了彼此寄託情感的一種方式。
觸景生情是一種最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思念,且還是無法抑制的,因為眼前的場景,會讓你想起兩個人在一起的細枝末節。
雖然想念並不是刻意的,可能因為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就勾起了甜蜜,但是思念卻像是一種毒藥,一旦涉及,便再無法停息。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思念,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時有着極為濃厚的情感,即便是分開了不能見面,這份思念也會隨着距離的拉開而極具延展性。
所以,在這種因素的影響下,你在想念對方的同時,或許對方也在不受控制地思念你。
其實,思念一個人到極致,對方是會有心靈感應的
“心靈感應“的定義和存在
什麼是心靈感應?
在心理學中,心靈感應是指一個人能將某些訊息透過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徑傳到另一個載體中,通常情況下,這種訊息在報道中所描述的現象,和載體的普通感官接收的訊息相差無疑,心靈感應同樣歸屬於“形而上學”領域,是一種科學範疇。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產生心靈感應?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個橋段——女主因為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男主,內心抑制不住對他的思念,於是剛準備拿起手機給對方打電話,幾乎是同一時間,男主的電話就打過來了。
隨後女主接起,兩個人一同開口,異口同聲地説着“我想你了,你在幹嘛呀?”。
與此同時,屏幕外的我們對這種心有靈犀的默契程度,有萬分地羨慕。
心靈感應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磁場的遠距離吻合,是內心不經意間就會想到對方,不用太刻意,就像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而形成這種默契的前提,則是兩個人真心相愛,且毫無保留地愛着對方,以至於雙方在精神領域上形成了依賴,你中我有,我中有你,即便是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無法阻擋我想你。
所以,當彼此互相依賴,真心相愛,放一個人的思念到達極致的時候,因為心靈感應,即便對方不在身邊,也能夠清楚地感應到。
其實,思念一個人到極致,對方是會有心靈感應的
“表露的相互性”,是兩個人信任的體現
《歡樂頌》中,安迪和魏渭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由於彼此互不瞭解,所以,在相處和聊天的過程中,難免會對對方有所防備。
後來,在慢慢地相處中,魏渭和安迪對數學領域有着共同的話題,因此,在相似度的引導下,兩個人逐漸地開誠佈公,把自己內心真的感受和想法展現出來。
而這種表現就是心理學中的“表露的相互性”,一個人的自我表露是他所能體驗到成長和快樂的重要環節。
在這個期間內,與人相處的真正快樂需要建立在一個值得信任的關係背景中,然後把自己內心的所有感受都讓對方知曉,以此來達到一個共生的狀態,相互依賴,無法分割。
“心靈感應”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把複製粘貼了另外一個自己,人都是善於偽裝的生物,如若不是足夠信任和依賴,是不會把自己完全透明化地展現在別人面前。
因此,“表露的相互性”讓異性相處變得合二為一,而在合二為一的基礎上,雙方才能夠在同一時間相差無疑地讀懂對方的內心世界。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相互信任,感情才有機會往更深刻的方向去發展。
其實,思念一個人到極致,對方是會有心靈感應的
聰明的人,會利用“心靈感應”來讓感情升温
當雙方的思念通過“心靈感應”體現出來的時候,首先要明確的是對方內心世界發出的訊息被你感受到了,而你要做的就是讓這份訊息得到回應。
錢鍾書先生曾説:”男女之間建立感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借書,借出去再還回來,以書為載體,實現了情感之間的流通,有利於雙方的感情升温。“
所以,當你感知到了對方的思緒時,請明確告訴對方,在你們不能見面的日子裏,你同樣也在想着對方,且思念的程度只多不少。
學會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有回饋,從而更加堅定兩個人在一的決心,無視各種艱難險阻。
當然,在兩性關係中,那些不能經常見面的人,應該更加珍惜彼此相聚的機會,即便平時生氣鬧彆扭,在這一刻也要選擇忽略,不要讓負面情緒去影響本就難得的甜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7 字。

轉載請註明: 其實,思念一個人到極致,對方是會有心靈感應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