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0:四年“退羣”路,下一步向何處?
中新社華盛頓12月20日電 今年11月4日,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之後一天,美國政府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當時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拜登立即表態,如當選總統,將在就職首日帶領美國重新加入這一協定。走過四年“退羣”之路,在總統權力交替之際,美國對外政策現“改弦易轍”信號,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四年來,特朗普政府接連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導條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移民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條約。今年7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時,美國宣佈退出世界衞生組織(WHO);11月,美國正式退出了《巴黎協定》和《開放天空條約》。可以説,“退羣”也是特朗普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兑現其所謂“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諾言。
然而,頻頻“退羣”不僅招致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也引起美國盟友的不滿。一些觀察家和媒體分析認為,“退羣”之舉貪圖眼前小利、犧牲長遠利益,透支美國的國家信譽,削弱盟國間信任,損害美國同其他國家的雙邊、多邊關係,歸根結底是在破壞美國親手參與建立的國際體系和秩序。這些或已説明:“退羣”沒有實現所謂“美國優先”,反而持續損害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拜登確認當選總統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WHO總幹事譚德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等在祝賀他的同時,均表示期待同他的政府“密切合作”。拜登在宣佈首批外交和國安關鍵職位擬任名單時,亦不失時機地發出“美國回來了”(America is back)的宣言,稱美國將着手應對傳染病、恐怖主義、核擴散、網絡威脅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有觀察人士據此分析,重塑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將成為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國際社會也期待其在多邊舞台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為。
但是,作為特朗普政府留下的一項重要政治“遺產”,“退羣”給拜登政府對外政策帶來的壓力不可小覷。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網站刊文稱,由於美國現政府四年來持續攻擊多邊主義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拜登無法單純通過撤銷前任的各種“退羣”決定,為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止損”。美國必須以真誠的姿態,拿出切實有效的多邊主義外交政策,才有可能重新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華盛頓郵報》説,經歷了過去四年的種種摩擦,美國的歐洲盟友已經深刻認識到自身同美國之間的利益差異。儘管他們對拜登的合作姿態表示歡迎,但內心深處也為更多挑戰做好了準備。
就美國國內而言,“退羣”反映出近些年美國民意的某些變化,同樣值得關注。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稱,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經濟繁榮方面,大多數美國人是否仍希望美國發揮領導作用,這個問題恐怕要打一個問號。克林頓政府時期的資深國安官員安德魯·韋斯(Andrew Weiss)説,對於普通美國人,傳統的“美國外交政策範式——美國的領導、聯盟、促進基於規則的秩序”,已經不如過去那樣受歡迎了。有分析認為,若此言不虛,那麼拜登在兑現諾言時面臨的國內阻礙,可能要比他的前任大得多。
2020年之後,包括“退羣”在內的美國現政府一系列對外政策還會產生哪些連鎖反應?拜登在帶領美國“回來”的路上又將如何“合羣”?這些問題仍待觀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