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孫兒孫女遠離家鄉、來到陌生大城市的銀髮族被網民們稱為“老漂族”。他們為幫助子女分擔育兒壓力,不得不在暮年遠離故土,努力融入新生活圈子。他們好像比退休前更忙了,與子女的關係也時常因育兒產生隔閡。離不開又過不好的“老漂族”,如何走出困境?
一位老人帶着孩子在公園內散步 王南 攝
離不開:忙碌卻又常感孤獨
3年前,為了照顧剛出生的小孫子,馮君如從東北老家來到天津,從那時起,她就過上了“比退休前還忙”的生活。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托育機構,在孩子讀幼兒園之前都需要馮君如照看。“兒子兒媳白天要工作,帶孩子的任務就落在我身上,還要買菜做飯,每天都是連軸轉,比退休前可累多了。”馮君如説。
以為小孫子讀幼兒園後生活會好一些,但沒想到的是,新的問題隨之產生。閒下來了,孤獨感也隨之侵襲而來。馮君如説:“每天7點左右起牀做飯,等兒子兒媳吃完飯我再吃飯、收拾屋子。從10點左右一直到下午做晚飯前都沒什麼事情做,在這裏也沒有什麼朋友,時常覺得孤獨。”
和馮君如一樣,58歲的易瓊也是一位“老漂”,讓她苦惱的是,一向聽話的女兒在有了孩子之後變得不那麼聽話了,“經常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跟我鬧脾氣”。
易瓊説,看着孩子一天天長大,本身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育兒理念的差異,也實實在在帶來了不少問題。她曾多次想過回家養老,既不影響女兒教育孩子,又能過上輕鬆自在的生活,可想到離開後女兒女婿會面臨更大的生活壓力,最終都沒能忍心離開。
過不好:很難融入這個城市
年近七旬的霍成也是一位“老漂族”,他告訴半月談記者,由於户籍等因素限制,生活上存在諸多不便。雖然在天津生活,卻總覺得很難融入這個城市。
霍成介紹,他患有慢性心臟病,需要長期服藥,但他的醫保在老家繳納,在天津購買某些藥品時無法通過醫保報銷,醫保異地報銷難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不少麻煩。“我現在只能委託親戚從老家幫我帶藥,或者自己自費購買,每個月要增加200元左右的藥費支出。”
“老年人在城市生活,除了醫療,最關心的就是出行。”霍成説,他喜歡乘坐公交車到天津市的各個公園轉轉,但享受不到天津的公共服務“福利”。據瞭解,天津市規定具有天津市户籍的65歲以上老人可免費乘坐公交車,“老漂族”不在福利覆蓋範圍。
從秦皇島來天津的董豔芝也告訴半月談記者,由於沒有天津户籍,許多公共服務政策無法享受。“雖然我們沒有為這裏的發展做出太大貢獻,但我們的子女都在這裏工作,是不是應當出台一些惠及隨遷老人的政策,讓我們能更好在這裏紮根生活?”她説。
為“老漂族”解決後顧之憂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認為,從老家到大城市,“老漂族”的身份和生活習慣都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如果得不到重視,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就會帶來新的社會問題。
專家建議,加大投入,完善0到3歲的嬰幼兒托育體系建設。這不僅可以為“老漂族”減負鬆綁,也能進一步減輕年輕人身上的壓力,間接起到鼓勵生育的作用。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關信平建議,探索在中央財政干預和支持下,打通地方之間的責任分擔機制,探索重新構建地方性的公共服務體系,為“老漂族”提供基礎保障。
不僅如此,還要在進一步推進醫保異地報銷落實上下功夫。張寶義表示,醫保異地報銷是“老漂族”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建議各地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探索更易落實的醫保異地報銷制度,既保證避免出現福利窪地,又保證隨遷老人的切身利益。
來源:半月談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户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小時報料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