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2020年6月15日夜,中印邊防部隊在阿克賽欽地區的加勒萬河谷爆發了45年來最嚴重的的衝突,印軍也遭受了最嚴重的一次人員傷亡,按照印度軍方的説法,比哈爾聯隊第16營的營長桑託什·巴布上校和其他19名官兵因各種傷害而死亡,此外還有76人受傷,10人被俘。美國CNBC報導引述印度政府消息人士指,印軍至少還有24名士兵正在與危及生命的傷勢搏鬥,超過110人需要治療。一名印度軍官指,“死亡人數可能會上升。”,其中尤以巴布上校的死亡令印度人震驚,畢竟即使是在1962年的中印自衞反擊戰中,印軍陣亡的最高軍銜也只是一名准將旅長,僅僅比巴布高了一級,而此後的多次中印邊界衝突中更是從無校級軍官死亡。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小學時期的巴布(紅圈內)

桑託什·巴布,1982年出生於印度在特蘭伽納邦的蘇里亞佩特市,父親是印度國家銀行的經理,家庭生活優渥,2010年結婚,在德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育有一個9歲的女兒阿比尼亞和一個4歲的兒子阿尼魯德。

巴布的家庭世代都是從事工商業和擔任政府公務員,從來沒有軍人,但偏偏巴布的父親年輕時候想參軍而不得,於是從小就向巴布灌輸參軍光榮的觀念。最終如其所願,巴布在中學畢業後考入了印度軍事學院,畢業後又考入國防學院(世界上第一所同時培養陸海空三軍軍官的軍事學院)。2004年12月10日,他畢業後被分配到比哈爾聯隊第16營,任職中尉,該營在印度最危險的領土——查謨和克什米爾駐防,經常與巴基斯坦武裝分子甚至正規軍發生戰鬥。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中校時期的巴布

不知道是否因為戰功顯赫,總之巴布提升的很快,2年後就晉升為上尉,再過了4年又晉升為少校,然後又被派到惠靈頓國防服務參謀學院深造。這是印度地區最早的軍事院校之一,創建於1905年,當時叫印度陸軍參謀學院,可見他的確是很受上級的賞識,前途一片光明。畢業後巴布的部隊被派到剛果擔任維和部隊,在這裏他贏得了“善解人意但又膽大包天”的稱譽,他最傑出的表現是在當地的一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中,成功阻止了叛軍對維和部隊的攻擊。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巴布的火化現場

2017年12月10日,巴布晉升為中校,兩年後接任比哈爾聯隊第16營的營長,三個月後晉升為上校,這時他才37歲,可以説晉升速度快得驚人,紅得發紫,跨入將軍行列是遲早的事兒。這時該部隊已經又回到了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駐防,並在2020年5月的班公湖衝突後被調往加勒萬河谷,準備找回場子,結果沒想到卻丟了性命,死得也談不上英勇壯烈,印度軍方稱他是被從狹窄的山脊上推下峽谷,墜崖而死。6月17日晚上7點,巴布的屍體被軍用飛機空運到他的家鄉蘇里亞佩特市,再車運到他父親的農場。6月18日當地時間下午12點左右,他的遺體被火化,邦政府宣佈,將給予他的家庭5億盧比(約70.1萬美元)的撫卹金,但這又怎麼能補償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失去兒子、失去丈夫、失去父親的痛苦呢?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巴布戎裝正照和在前線(右)

印度人口口聲聲説自己遭到了中國軍隊的伏擊,但其公開聲明卻説漏了嘴:“雙方約600人在幾乎完全黑暗的環境中用石塊、鐵棒和其他臨時武器戰鬥”。那麼請問,深更半夜你不睡覺,幾百人越境來幹什麼,其實不過是在6月6日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共識、班公湖局勢已經趨緩的情況下,印軍為了搶佔一個他們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撤退的制高點(14號巡邏點),再次跨過實際控制線,才會遭到中國軍人的迎頭痛擊。需要注意的是,其實參加這次入侵行動的不是一支印度部隊,而是兩支!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身着上校軍服的巴布與家人的最後合影

除了因為死了營長受到媒體重點關注的比哈爾聯隊第16步兵營(CO16BiharRegiment)外,還有馬哈爾聯隊第11步兵營(CO11MaharRegiment)也參加了這次行動,能夠協調兩個平級單位的共同行動,意味着必然存在更高級的指揮部門,顯然這並非某些人猜測的是個別印軍前線軍官的“暴走”,而是印軍精心策劃的。而馬哈爾聯隊第11營的營長維傑·拉納上校在衝突中也負了傷,是印度軍方公佈的76名傷員之一。考慮到這次衝突中,印軍自稱不超過200人蔘加,那麼應該是兩個營各自抽調了一批精鋭,由營長親自帶着進行夜襲。至於某個自媒體稱還有旁遮普聯隊、炮兵聯隊的人員參加,其資料來源與真實程度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我認為這種百人規模的夜襲行動,其實不宜太多不同單位的人員參加,否則必然會在指揮上造成混亂;而且印度人連槍都沒打算用,更別説炮兵了。

這兩個營同屬於印軍第14軍第3步兵師(師長阿比吉特·巴帕特少將),一般來説,印軍營長為中校軍銜,營上為旅,營長為上校的營則是直屬於師部的,要説這次行動巴帕特少將毫不知情,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這裏有一點不得不説的是,中國有些媒體不熟悉印度軍制,把巴布上校錯認為比哈爾聯隊的聯隊長(團長),甚至有個別自媒體在發現比哈爾聯隊有29個營一萬多人後,驚呼巴布上校應該是師長,這就貽笑大方了。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比哈爾聯隊的禮服和軍旗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比哈爾聯隊徽

印軍的聯隊(團)並不是一級作戰單位,而是兵役單位。對印度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印度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所以不得不盡量讓同一民族的士兵一起服役,要不然語言不通就大條了(軍官都會英語,倒是沒這個限制)。所謂的比哈爾聯隊,實際上就是從比哈爾邦徵召士兵的一個兵役機構,這個機構的負責人並不是巴布上校,而是聯隊長(團長)特伊比爾·辛格少將,但這個聯隊現有的29個營實際上大多數都不由辛格少將指揮,而是分屬於不同的旅,駐防在不同的地區。也就是説,一個印軍步兵旅下面沒有聯隊(團)這一級編制,而是直接管轄若干個來自不同邦的營。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閲兵式上的比哈爾聯隊

比哈爾聯隊是印軍中歷史最悠久的聯隊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1757年,座右銘是:敬業,聯隊徽是阿育王獅子。對中國人來説,該聯隊最有名的事蹟是1857年由於拒絕使用傳説中由豬油和牛油作為潤滑劑的子彈,打響了印度大起義的第一槍,所以鎮壓起義後,英國解散了比哈爾部隊,直到一戰由於兵員不足,才重新組建,不過只有兩個營,一戰中也無甚表現,在二戰中參加了從日軍手中收復緬甸和馬來亞的戰鬥,主要戰績還是參加了三次印巴戰爭。比哈爾人在印度各族中比較剽悍善戰,算是能打硬仗的部隊。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喜歡在閲兵式上玩拋槍術的馬哈爾聯隊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馬哈爾聯隊徽

馬哈爾人也是比較善戰的印度民族之一,很早就作為僱傭兵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服務,不過作為英國正規軍的歷史則很短,1917年才成立第一個營,而且1921年就解散了,二戰期間才成立了4個營,二戰結束後解散了一個,並被改編為機槍聯隊,所以聯隊徽為兩根交叉的維克斯機槍,用匕首固定在三腳架上,座右銘是:成功與成就。現在的馬哈爾聯隊一樣擁有29個營,與其他聯隊一般來自同一個邦相比,該聯隊的人員來自馬哈拉施特拉邦、中央邦、北方邦和比哈爾邦,因為馬哈爾人聚居區比較分散。還有一個重要區別是:馬哈爾人大多數信仰佛教,信仰印度教的只有十分之一,算是印度人中的異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6 字。

轉載請註明: 加勒萬河谷死亡印軍上校履歷起底,只是營長並非團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