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實地探訪“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智能” 指揮方艙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應急救援移動“智能方艙” 採用“方艙+車輛”方式組合。 德陽消防供圖

中新網四川雅安5月14日電(記者劉忠俊)14日,在“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現場,一個集“模塊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方艙式指揮部吸引了不少參演單位和嘉賓,這個現代化的“智能” 指揮方艙包含現場指揮部、救援指揮中心、通信控制中心、綜合辦公中心等4個方艙模塊,可為200餘人提供基本工作保障需求。

應急救援移動“智能方艙”綜合指揮中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人員、裝備和戰術等都還“雜亂無章”,特別是救援指揮部場所設置也僅僅是一個個帆布帳篷,指揮調度靠對講機、電話,人員傳輸等“語音”指揮,遇到沒有通訊信號、人員無法抵達等情況,不僅“上下指令中斷”,還會造成各救援力量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嚴重影響救援有效展開。特別是指揮部辦公指揮條件環境簡陋、調度指令手段方法單一,遇到餘震、暴雨等極端自然災害時,指揮部自身安全都無暇顧及。

應急救援移動“智能方艙”可直連衞星、5G等實現遠程調度。 德陽消防供圖

“4·20”蘆山地震救援現場,指揮調度辦公場所從僅能遮風擋雨的簡易帳篷,發展到堅固安全且可移動的“車載指揮部”。指揮方式也從“基本靠吼”的原始手段,演變發展為“可視化”調度。“移動指揮車配置4G車載終端和輔助設備,通訊員攜4G高清單兵終端,利用4G網絡傳輸視頻信號,可實現遠程視頻監控和多方遠程視頻會商。”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作戰指揮部副部長、信通處處長楊洪波稱,4G單兵和車載系統配合使用,在指揮車無法直接到達事發區域時,可由單兵攜帶單兵設備進入事發地點,通過無線網絡將現場視音頻信息實時傳回指揮中心或指揮車,方便指揮部瞭解真實情況和下達指令。

應急救援移動“智能方艙”指揮中心。 德陽消防供圖

“但移動指揮車仍存在辦公區域狹小、辦公區域條件有限等問題,如遇‘斷網、斷電、斷路’等極端情況下,移動指揮車也會變成‘聽不見、看不見’的摸黑指揮。”楊洪波稱,通過調研、借鑑基礎上,經過13年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逐漸形成“模塊化、積木式”營地建設方案,破解“斷網、斷電、斷路”等極端環境下通訊指揮不暢問題解決方法。

已淘汰的應急救援老式方艙指揮平台。 德陽消防供圖

“通過總結近年發生的各類自然災害現場指揮能力的需求和實際情況,自主研發了‘1+3+N’4個方艙核心模塊為基礎(即:1個總指揮部方艙、3個輔助方艙和N個保障車輛,分別搭建指揮決策區和運行保障區),選配宿營、電力、餐飲、衞生等保障車輛進行組合的‘黑科技’方艙指揮部,內含‘縱向貫通、橫向聯動、扁平可視’通信保障系統,作為一線指揮、決策、調度的‘神經中樞’。”德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熊明東稱。

記者在“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現場看到,國家級應急救援指揮部以“方艙+車輛”方式組合,4個方艙模塊均用平板車運輸,所有設施設備通過6車18箱模塊儲運,具有較強機動性、拓展性。“從‘帆布帳篷’到‘智能方艙’,四川消防實現了國家應急救援指揮部‘高效率展開轉移、全方位通信保障、可視化指揮調度、多部門聯合會商、大數據匯聚分析、一張圖輔助決策’綜合功能,是應急救援指揮體系飛躍性變革。”楊洪波表示。

應急救援指揮老式電話調度中心。 德陽消防供圖

據瞭解,國家級應急救援指揮部以“方艙+車輛”方式組合,設指揮決策區和運行保障區,可根據不同災害、地形、氣候等特點進行拆分重組,也可將各功能模塊部署在建築物內後,實現實施會商、決策和指揮、行動管理、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等相關工作的指揮機構。方艙採取液壓平衡系統、展翼式地板、摺疊式牆布等設計,內部設置有“温控系統、地面系統、液壓系統、電力系統”等一系列穩控裝置,確保在各類複雜災害地形現場安全、穩定運行。單個方艙卸裝展開5人在25分鐘就能完成,20人在2小時內可搭建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