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新華社石家莊6月8日電 題: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新華社記者範世輝
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同住一宿暢聊,是我和他幾年前的約定。
老韓叫韓獻良,今年47歲,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組工幹部,2016年到邯鄲市大名縣宋堯村駐村扶貧任第一書記。他經常在村裏“叔、嬸、哥、嫂”地喊,與村民關係熟了,村裏人都叫他老韓。
6月3日,韓獻良在用院子裏的簡易洗澡熱水器洗手。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認識老韓,是因為他的彩色“貧困户分佈圖”。剛到宋堯駐村時,他想開展入户調查,可宋堯村大、户多、分佈廣,一時間很難搞清各自的居所。為此,他多方聯繫測繪公司,繪製了一個農户分佈圖,然後用粉、綠、橙三色彩筆分別把貧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塗上不同顏色。後來,老韓和其他兩名駐村隊員按圖索驥,實現了精準訪貧。
如今,脱貧攻堅收官在即,我欣然“赴約”。
傍晚時分,才到宋堯村,我們在駐村工作隊借住的農家院邊吃邊聊。
話題從老韓2018年駐村扶貧到期卻主動要求繼續留村扶貧開始。“你圖啥?”我問。
“當時,有幾個扶貧項目剛剛起步,還沒搞完,如果走了,萬一落個‘半拉子’工程怎麼辦?這是主要原因。另外,還有貧困老人用滿是老繭的手拉着我説,老韓啊,你説的‘宋堯不脱貧,老韓不走人’,你可不能説話不算數啊!”
頓了一下,老韓繼續説:“有的貧困户確實讓我放不下,有一家兒子痴呆,老人帶着孫子孫女過;還有一家男人癲癇,沒什麼勞動能力,獨自帶兩個孩子,老大聾啞,老二還小,這是我最牽掛的兩户。”
“放不下村裏老百姓,你能放下老婆孩子?”我問。2018年,韓獻良的閨女上高一,他愛人邊上班邊照顧孩子,很不容易。
老韓一時語塞。
清了清嗓子,他説:“當時,媳婦非常希望我回去給家裏添把手,為此,甚至‘搬’出我最尊敬的老師和兩個朋友當‘説客’。”
然而,老韓鐵了心要留下。媳婦搬出來的“説客”卻被他一一説服了,反過來幫他勸媳婦。見他一心扶貧,媳婦無奈默許,轉而支持。
繼續扶貧的兩年裏,老韓帶領新隊員又是擴建道路、硬化街道,又是籌建海草編織加工廠,忙得團團轉。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堅守崗位一個月,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貧,廢寢忘食。
“這是怎麼回事?”我指着身後一面錦旗問。錦旗上寫着“心繫羣眾,為民排憂”8個大字,落款是宋堯村9名村民。
這是6月3日拍攝的宋堯村扶貧大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老韓介紹,2018年宋堯村扶貧大棚的西瓜出現滯銷,瓜農急得不行,紛紛找他想辦法。老韓一方面通過微信做代言,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找公益組織支持,一個月時間,賣出了20萬斤西瓜。
期間,為了不讓個別村民壓價擾亂市場,他苦口婆心勸阻;為了服務好收西瓜的公益人士,他飢腸轆轆冒着酷暑在地頭一待就是一天。
6月3日,韓獻良通過“貧困户分佈圖”介紹宋堯村街道硬化情況。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錦旗旁,那張彩色“貧困户分佈圖”仍在。我注意到,圖上街道、衚衕也是用不同色彩的筆標畫的,這是為什麼?
問及這個,老韓起身,指着分佈圖説:“這標黑的街道是原先硬化的,標紅的街道、衚衕是我來後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鋪建硬化的,虛線部分是上面項目安排要修的。”
我看到,標紅的街道、衚衕縱橫交錯,幾乎成了圖的主色。
“2020年是脱貧攻堅收官年,駐村幫扶時間越來越短,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和村幹部準備把原有大棚改造提升,發展智慧大棚,連片打造宋堯村高效農業產業園。我要用行動踐行‘宋堯不脱貧,老韓不走人’的誓言。”談到動情處,開朗的老韓變得讓我有些不適應。
“聊聊駐村的生活起居吧。”我説。
話題從“吃”開始。老韓説,原來他在家的時候,什麼飯都不會做,一般就幹些洗碗、收桌子之類的活,然而駐村幾年廚藝大增。
“百度查詢,從做西紅柿炒雞蛋開始,這次炒得鹹了,下次就少放點鹽……”老韓説。
如今,老韓已經成了媳婦眼裏的“大廚”。“老公,你給我炒個魚香肉絲,好久沒吃了。”偶爾回家做飯時,老韓經常聽到媳婦的誇獎。
“院子裏那個像小洗衣機的東西是什麼,怎麼還連着個花灑?”我指着屋外東房外牆根兒下的一個電器問。
“那是個簡易洗澡熱水器。”老韓哈哈大笑地説,如果要上套太陽能的,得花5000多元,這個小東西只需200多元,也能將就着解決問題。
“可是,安在院子裏怎麼好意思洗澡?”我問。
“一般是晚上的時候,大門一插就洗唄。”老韓笑得更開心了。
真沒想到,一個已經習慣了都市生活的組工幹部,為了省點扶貧經費,竟能如此不拘小節。
不知不覺,幾近凌晨,老韓催我睡覺,他把自己的屋子讓給了我。一張牀、一個桌子、兩把椅子、一個鐵皮櫃,這是老韓卧室的全部傢俱。斑駁的牆上,貼着村裏所有貧困户產業覆蓋的情況,不少地方也被用各色的筆勾勾畫畫過。
鄉村的夜晚異常寂靜,望着窗外夜色,我也有些激動。老韓,只不過是中國諸多駐村扶貧幹部中的一員,有這樣一批有情懷、有能力、講奉獻的人紮根基層,中國的脱貧攻堅一定能讓百姓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