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前幾天接待了一位爸爸,在講述在自己的孩子成長中的困惑時,這位爸爸一直強調給孩子的感恩心。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們越是沒有的,就越是想要去呈現。對應下來我們會發現:要孩子感恩,教會孩子感恩,孩子會去感恩……等等,這些表達的背後是這位爸爸內在一直覺得孩子沒有感恩心,孩子不懂感恩。
我們也經常會在接待的很多家庭中,聽到很多家長會説起孩子沒有一絲感恩心,不懂什麼是感恩。比如一位媽媽會説:我們辛辛苦苦養育他長到這麼大,可是現在他一點為我們考慮的心都沒有。跟我們鬧起性子來,什麼耍橫都能用上,完全不管不顧我們的感受。
我為他捨棄了那麼好的工作機會,一心一意照顧他,到最後,他竟然瞧不起我,覺得我除了是保姆,什麼都不行,在他心裏沒有一點地位。一位媽媽邊説邊痛哭流涕。
平時他想要的我們都儘量的去滿足他,他不舒服比自己不舒服還要心疼幾倍,千方百計也要給他補這補那。可是我不舒服的時候,喊他倒杯水都極不耐煩。
現在的孩子們到底是怎麼啦?為什麼一點都不懂得感恩?他們真的是太自私了。眼裏除了自己,再沒有其他人。
在這兒,我想跟各位家長們説説心裏話。不要説孩子不懂感恩,因為他們從小到大沒有體驗過這種感覺。他們不懂,是怎麼造成的呢?他們從出生開始不知道也不明白感恩。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沒有人交給他們什麼是感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感恩。
感恩是一個舶來詞,在牛津字典裏它的註釋是: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好的感覺傳遞給他人。那現在我們來看看,美好的感覺是什麼?什麼是他們覺得美好的感覺?家長們有沒有讓孩子有這樣的一種美好的感覺。
如果在家庭中,單方面的付出成為一種習慣模式,那麼沒有互動,被動接納的一方只會把他當做一種習慣。因為沒有互動的行為無法帶來對方的感覺,更不要提是美好的感覺。比如,媽媽帶孩子去吃肯德基(打個比方)。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媽媽選擇只給孩子或讓着孩子吃。而在心裏希望孩子明白媽媽為了讓你多吃一點而捨棄了想吃的慾望。那你是不是要記住媽媽對你的好,對你的付出啊?讓孩子在獨自享受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愧疚心。他感覺,媽媽為了我在吃苦,請問他的這個感覺美好嗎?
而媽媽的感覺呢?同樣是壓抑的。潛意識裏會有一種要為孩子付出的感受。媽媽覺得是甜,而孩子感覺到的並不是。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到生活中的點滴我們會發現。家長沒有愉悦快樂的感受時,孩子也很難產生同樣的感覺。家長覺得沉重時,孩子也不可能輕鬆。
如果媽媽是歡歡喜喜和孩子共同分享,共同經歷時,那種相互之間的共情和互動,相信帶給孩子就是一種美好的感覺。而孩子從此就學會了好的東西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因為那樣很快樂很美好。諸如此類的事情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剛才説的在家照顧孩子的媽媽。她每天幾乎都沉浸在為了孩子放棄前途,放棄自我發展的鬱悶中,又怎麼能有自己的追求和嚮往讓自己精彩紛呈。慢慢的,她會把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失落全部強加於孩子對她的反饋上。如果孩子達到她的要求,她覺得自己就有價值,反之,她覺得都是對自己如此付出的背離。試問,在這樣照顧下的孩子,他的快樂從何而來?他美好的感覺又從何談起?
教孩子有感恩心,從來沒有感恩過孩子對父母的愛,只有孩子做不到時對他的指責和抱怨,這樣的孩子只有喪氣,只有對抗“ 誰讓你們這樣做了?那是你自己的決定 ”。面對孩子如此直白的駁擊,父母們只怕又要評判孩子:不懂尊重,不懂父母的不易,養了一隻白眼狼。
教孩子有感恩心,自己卻是滿心的指責和怨懟。這樣的示範留給孩子的只能是不服氣,不甘心。
所以,教孩子感恩。是父母首先要懂得感恩,感恩孩子帶給我們的一切,懂得和他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如此,才是豐富多彩的人生。教孩子感恩,父母首先要有一雙看到值得感恩的人,事,物。在父母真誠感恩的家庭磁場裏,孩子才能感受到美好。因此,處處看到值得感恩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