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阿思裏別克: 熟悉巡邊路上每道達坂每條彎道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綜合

原標題:阿思裏別克: 熟悉巡邊路上每道達坂每條彎道

□ 本報記者 潘從武 文/圖

□ 本報通訊員 蘆勝磊 楊文

卡昝河邊境警務站位於阿拉套山和別珍套山之間的卡昝河谷。路的盡頭,橫亙着古老雄渾的冰川和巍巍矗立的界碑。

河水潺潺,馬蹄噠噠。阿思裏別克和同事們跨上馬,出發巡邏。

2014年,阿思裏別克任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博州邊境管理支隊道浪特邊境派出所卡昝河邊境警務站站長。9年來,他和警務站的民輔警、護邊員們將青春與河谷融在一起。

卡昝河邊境警務站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西部民兵第一哨”,也稱卡昝河邊防民兵哨所,始建於1962年,海拔2550米。

阿思裏別克一行要前往距離警務站17公里的科克蘇溝開展邊境巡邏踏查。高寒缺氧的風雪路、險象環生的亂石路……這些路,兇險重重。他們翻越達坂、蹚過刺骨的河水,用了近10個小時才走完。

“邊關原本就沒有路,這些路都是守衞在這裏的邊防官兵和我們一起走出來的。”阿思裏別克説,每次翻山巡邏,大家的腿都像灌了鉛一樣重,每走一步,都是氣喘吁吁,頭痛難忍,嘴唇還出現了青紫、乾裂的情況。

多年來,阿思裏別克從一名新兵,成長為一名邊境線上的忠誠衞士。這裏的每一條溝壑、每一座土包、哪裏有個坑,哪裏有道彎,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1月3日,卡昝河邊境警務站民警接到牧民海沙爾的求助,他從縣城返回牧場的路上遇到了風吹雪,車輛不慎陷入積雪中。阿思裏別克立即組織民輔警攜帶鐵鍬、繩索等救援裝備趕往現場,他説:“海沙爾説的地點是一段山路,有好幾個彎,行車遇到風吹雪天氣,有可能被困。”憑藉經驗,阿思裏別克很快就找到了海沙爾描述的事發地,他和同事們連挖帶刨,經過30分鐘的努力,成功將被困車輛救出。

卡昝河谷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八團牧民的夏牧場,霍城縣牧民的冬窩子也在附近。入冬後,這裏只有3户牧民,阿思裏別克是牧民家的常客。

海沙爾説:“我的通訊錄裏面第一個名字就是阿思裏別克,有什麼事就想先找他。”

3月5日一早,阿思裏別克接到牧民加克皮努爾的電話,“阿思裏別克,我們家的馬已經連續幾天不吃草了,現在站不起來了,你快來看看吧。”加克皮努爾焦急地説。

聽到求助後,阿思裏別克立即來到加克皮努爾家。一進馬棚,阿思裏別克就看到馬躺在地上,流涕、咳嗽。阿思裏別克初步判斷,這匹馬可能是因為感冒引起了肺炎。為進一步確定自己的判斷,阿思裏別克撥通視頻電話和温泉縣的一名獸醫交流。通過視頻會診,獸醫肯定了阿思裏別克的判斷,並開好藥讓人帶到牧區。

藥帶來後,阿思裏別克給馬打了肌肉針。“我的父母就是牧民,他們也養牲畜,我小的時候經常幫忙照顧牲畜,這種肌肉針我打過好幾次了。”阿思裏別克説。長期和牧民們相處,阿思裏別克成為他們信任的人,也讓很多牧民加入護邊的隊伍中。

民警劉航是阿思裏別克的徒弟,他説:“從警務站到界碑,騎馬巡邊來回得一天。第一次騎馬巡邊,我還沒回來屁股就磨破了,疼得根本坐不下去。”

劉航坦言,他曾想過離開這裏。阿思裏別克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帶着劉航來到西部民兵第一哨所,給他講述哨所的故事,講述四代守邊人的故事……這使劉航對戍邊有了新的認識。

其實每次巡邊路上都充滿坎坷,可當大家看到界碑的那一刻,自豪感油然而生。“每次用油漆描紅界碑時,我和戰友們都更加堅定:要守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阿思裏別克説。

圖① 阿思裏別克帶領巡邏隊員騎馬通過河流。

圖② 阿思裏別克幫助牧民搬運草料。(潘從武 文 圖 蘆勝磊 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