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戰略”的冷戰思維與霸權邏輯

賈春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美國“印太戰略”的冷戰思維與霸權邏輯

近來,美國在印太事務方面動作不斷,如發佈《美國印太戰略》報告,國務卿布林肯奔赴印太地區開展系列外交活動。可以説,這是繼2021年拜登政府在印太事務方面的密集動作之後,美國再次掀起的一場印太外交小高潮。《美國印太戰略》的出籠,也表明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已經成型。

依照美國的自述,美國印太戰略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相互聯繫、繁榮、安全和有韌性的印太地區”。為此,依照《美國印太戰略》報告,美國未來12至24個月內將在印太地區開展10項行動計劃,包括為印太地區注入新的資源;領導確立“印太經濟框架”;增強威懾;強化一個活躍且團結的東盟;支持印度持續崛起和發揮地區領導作用;讓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切實生效;擴大美日韓合作;合作增強太平洋島國的韌性;支持良好的治理和問責制;支持開放、有韌性、安全和值得信任的技術。乍一看,可謂“滿滿的正能量”。然而,花言巧語背後實則暗藏着美國的戰略野心,暴露了美國的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

首先,暗藏着美國的戰略野心。眾所周知,美國自19世紀末以來一直世界頭號工業強國,並在二戰後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同時,美國自近代以來也一直是印太地區地緣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玩家,並在二戰後成為印太地區秩序的實際主導者。在印太地區,美國不僅有實力,也有諸多的盟友和夥伴,這是支撐美國印太雄心的兩大支柱。

然而,時過境遷,伴隨着中國、印度等國的崛起,以及印太地區越來越多的國家逐步走上自主外交道路,美國掌控印太地區秩序的能力和信心雙雙越發不足。然而,正如《美國印太戰略》報告所述,印太地區未來“對美國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還是特朗普政府所提的“印太戰略”,以及如今拜登政府所推出的印太戰略,其最主要的目標還是想方設法地維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和戰略優勢。可以説,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雖然言辭華麗,但首先體現的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野心,即繼續掌控印太地區的主導權,打造一個完全由美國説了算的地區秩序。

其次,反映了美國的冷戰思維。美國雖然動輒將“自由開放、相互聯繫、繁榮、安全和有韌性的印太地區”掛在嘴邊,但實際上一直秉持冷戰思維行事,其在印太地區的所作所為實際上在推動印太地區走向衝突和對抗。無論是上述《美國印太戰略》報告還是布林肯等美國高層的涉印太言行,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渲染中國對美國及印太地區國家的各種“威脅”。可以説,這一點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然而,實際情況是,印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周邊諸多地區熱點問題之所以不斷髮酵,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一直在煽風點火、挑撥離間,如通過渲染中國在南海的“威脅”挑撥中國與相關國家的關係;通過渲染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威脅”來為強化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尋找藉口;通過渲染所謂“債務陷阱”來抹黑和破壞“一帶一路”等。可以説,美國才是印太地區安全、穩定與繁榮面臨的最大挑戰。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需要的是印太地區國家特別是印太大國間的對話與合作,而不是對抗與衝突,也不是排他性的小圈子。

第三,暴露了美國的霸權邏輯。拜登上台後,美國高層雖然多番宣稱“不尋求對抗”“不謀求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體制”“希望與中國共存”,但美國的所謂“不尋求對抗”“與中國共存”實則是要中國接受美國在印太地區乃至世界範圍內的霸權和主導地位,實則是要打造一個於美國有利且能夠阻遏中國發展和崛起的地區和國際秩序。

正如《美國印太戰略》報告所述,美國的目標是“塑造中國所處的戰略環境,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一個對美國、我們的盟友和夥伴以及我們共同的利益和價值觀最有利的影響力平衡”。顯然,美國要做的不是與中國進行合作,也不是與中國相互尊重、平等交往,而是單方面在中國周邊地區乃至世界範圍內打造一個於美國“最有利”的環境和秩序。

地區秩序應由地區國家共同塑造和維護,應符合該地區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利益,而不應由某國自行決定,更不應只對某國及其盟友有利,且將他國排除在外。國際秩序的塑造亦如此。顯然,美國的做法和邏輯是赤裸裸的霸權邏輯,而不是與他國的和平共處之道。

可以説,美國的印太戰略雖然言辭華麗,但實則暗藏着美國繼續掌控印太地區秩序和主導權的野心,也暴露了美國的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這種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顯然是逆歷史潮流而動,也註定不得人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1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印太戰略”的冷戰思維與霸權邏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