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6歲的徐振明(見圖,左三,資料照片)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中心離休幹部,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原所長。戰爭年代,他毅然從戎,九死一生,多次榮立戰功;轉業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為抗日英雄楊靖宇守陵。離休後,又動員兒子在陵園工作,繼續為英烈守陵。父子兩代人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六十餘載。
投身軍旅,保家衞國
1942年,年少的徐振明眼看着家鄉淪陷,立志要打跑日本侵略者,於是輾轉找到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參加新兵培訓時,徐振明聽教導員説了很多抗日英雄的事蹟,發誓要向英雄們學習,保家衞國、抗戰到底。
參軍不久的徐振明很快拿起槍上了前線。在伏擊日軍的一場戰鬥中,他被炮彈炸傷昏迷。甦醒時徐振明發現自己躺在正被抬去後方醫院的擔架上,這時日寇對八路軍開始了瘋狂的突圍。
徐振明翻身跳下擔架,拿起犧牲戰友的槍,返回陣地與敵人展開殊死戰鬥,一直堅持到戰鬥結束。
1950年,徐振明隨38軍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一線作戰長達29個月,參加過“飛虎山阻擊戰”“松骨峯阻擊戰”等著名戰役。
槍林彈雨中,徐振明身上留下了很多傷疤。徐振明的兒媳閻錫蘭説:“以前,我只知道我公公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這些年,我逐漸瞭解了他的軍旅事蹟,真正感受到了他身上勇敢與不怕犧牲的精神。”
“想想犧牲的戰友,想想楊靖宇將軍奮鬥的一生。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享福。”1958年,九死一生的徐振明告別了前半生的槍林彈雨,投入到和平年代的又一次堅守。
默默奉獻,守護英烈
吉林通化,長白山南麓,渾江東岸,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陵園巍然矗立山岡。陵園內,松柏青青,筆直高大,楊靖宇將軍高大戎裝銅像挺立在園中。離開部隊後,徐振明就在這裏為將軍守陵幾十年。
1958年,營職幹部徐振明在通化轉業。擺在他面前的有三個職位:招待所所長、福利院院長和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楊靖宇烈士陵園)所長。招待所、福利院待遇好,工作環境好,很搶手。徐振明卻決定去陵園,“為英雄守陵我感到光榮。”
徐振明把家安在陵園邊上,無論颳風下雨,他都會到陵園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看看樹木是否倒伏。
陵園剛建成時沒有樹,也沒有花。徐振明帶着陵園職工一起揮鋤掄鎬,植樹種花。
“父親種了多少棵樹,真數不清了,但是肯定得有上萬棵。”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説。
1965年6月,通化雨季,陵園屋頂的琉璃瓦壞了。為修好琉璃瓦,徐振明蹲守半月有餘,以誠心感動了北京古建築隊,請回兩名瓦匠修繕。經過一週的細緻維修,靖宇陵園裏的琉璃瓦不僅不再漏水,更添幾分美麗。直到今天,即便狂風驟雨,嚴絲合縫的琉璃瓦再也沒漏過雨。
徐振明還想盡一切辦法,蒐集歷史資料和實物。“我父親那些年坐牛車、坐爬犁,翻山越嶺,去了很多地方,收集楊靖宇將軍的抗戰故事,尋找當年的抗戰遺物。記得有一次,他找到一些抗戰時的老物件,帶回來時別提多高興了。”徐永軍説。
在徐永軍的記憶中,父親不是在陵園忙着,就是在忙着為陵園做事情的路上。“父親曾經説過,‘我不僅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犧牲的戰友們為楊將軍守陵。我守在這裏,感覺自己還跟戰友們在一起……’”
薪火相傳,踐行使命
1982年,徐振明要離休了。他動員兒子徐永軍到陵園工作,繼續為楊靖宇將軍守陵。
離休後,徐振明繼續為陵園清掃落葉、清理積雪,還經常給參觀的人講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蹟,“要時刻記住這些英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徐振明依舊事事在心,在他建議下,陵園周邊劃出保護區,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保護區內開發建設,有力地保護了陵園周邊環境。
徐振明既是英雄的守陵人,也是英雄事蹟的宣傳者。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無論什麼時代,無論什麼情況,我們都不能忘記那些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犧牲的英雄”。父親的言傳身教深深觸動了徐永軍,他也深深理解了父親對楊靖宇將軍那份難以割捨的情結。
每天早早來到陵園,徐永軍都會把楊靖宇將軍銅像擦拭得一塵不染。種植花草,澆灌樹木,維護秩序,“繼續愛陵、護陵,我責無旁貸。”
英雄守護英雄,英雄傳承英雄。徐振明用信念守忠誠,用忠誠鑄軍魂,用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
作者:本報記者 孟海鷹 劉以晴
來源:人民日報